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江西画家创世界最小烙画《清明上河图》(组图)

2011年04月12日 14: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江西九江市一画家历时半年用电烙铁在宣纸上画出了比原图小31倍的《清明上河图》,4月11日,这幅《清明上河图》获得中国世界纪录协会颁发的世界纪录证书,成为世界上最小的袖珍彩墨烙画。今年51岁的谢仁山,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工作,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绘画,业余美术创作31年。胡国林 摄  


 

胡国林 摄  

  中新网九江4月12日电 (刘占昆 胡国林)江西九江市一画家历时半年用电烙铁在宣纸上画出了比原图小31倍的《清明上河图》,4月11日,这幅《清明上河图》获得中国世界纪录协会颁发的世界纪录证书,成为世界上最小的袖珍彩墨烙画。

  11日下午,该画家谢仁山告诉中新社记者,他刚刚获得了世界纪录协会颁发的世界纪录证书,这是他继去年9月成功申报世界最小动物宣纸烙画袖珍长卷《百虎图》之后的又一个作品。

  记者了解到,2010年10月初,谢仁山选择在具有特殊视觉工艺的“云母宣纸”上烙烫世界最小的袖珍彩墨烙画《清明上河图》,这幅中国古代传世名作原始尺寸为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而他要缩小的这幅名作画芯尺寸为长86.8厘米、宽4.8厘米,比原作缩小了整整31倍。

  据谢仁山介绍,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原作中有无数的土车、树石、山水,还有600多个人物,100多间房子、以及诸多的船、马车、牲口等。“在这么小的尺幅内,要浓缩这么多的形态,若不用高倍放大镜,肯定无法烫烙出精致的画面”。

  据了解,在宣纸上烙烫的温度、速度、力度等技巧的把握上难度极大。期间,画家基本上从4至8倍的普通放大镜到15至40倍的高倍放大镜都得一一用上,谢仁山为了使烙画达到一定色彩效果,甚至把现代绘画工具喷笔都派上了用场。

  今年51岁谢仁山自幼爱好美术,从事美术创作有30余年。他表示,他缩小烙绘这幅袖珍名画,主要是挑战自己烙画艺术的创新极限,而更重要的是要向全世界宏扬中国民间千年文化,展示、传承、推广变革创新中的中国袖珍烙画艺术风采。

  烙画亦称烫画、火笔画,始见于西汉末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温度在300℃至800℃的电烙铁代笔,利用碳化原理,在竹木、丝绢、宣纸等材质上作画,是绘画艺术中的珍贵品种,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系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闻育旻】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