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一个山东小伙的震后轨迹:从志愿者到北川人

2011年05月01日 21: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绵阳5月1日电 题:一个山东小伙的震后轨迹:从志愿者到北川人

  中新社记者 杨超

  朝阳初升,北川山东工业园热闹起来。在赶往公司上班的人群中,刘年刚并不起眼。谁也不曾想到,经历了两年多火热的援建生活后,这位25岁的山东小伙变成了地道的北川人。

  “当时我辞去了家乡的工作,只身来到北川做志愿者,就是想帮灾区做点什么事。”说到当时的初衷,刘年刚充满激情。“父母都不同意,说地震重灾区很危险,随时都有余震,别人都想出来,你还去!但我态度很坚决。”

  到达灾区后,刘年刚发现此时抗震救灾阶段已经过去,灾后重建刚刚开始,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于是,他主动找到了山东临沂援建指挥部,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援建者。

  “指挥部包括我一共12个人。大家每天早上五六点钟起床,一直要忙到晚上11点多才休息。除了处理文件,还要随时到工地巡查。”在援建的日子里,大家整个心思都扑在了灾区重建上。“每天都得跑上一百五六十公里,从援建新县城开始,这样整整跑了一年。我们指挥部的车胎经常坏,最严重的一次一辆车10天换了3次轮胎。”

  “这边空气特别潮湿,我们12个人全部长了湿疹,痛痒难受。因为气候闷湿,只好用电褥把床烤干,连夏天都这样。”刘年刚说,虽然生活条件简陋,工作任务重,但水土不服和气候差异才是对所有援建者的最大考验。“我们指挥部两个指挥长都因此患上了风湿,每天不是用热水烫,就是用烤灯烤。现在回到山东了,都还经常发作。”

  随着援建工作的快速推进,北川成为每个援建者心中的牵挂。去年春节,刘年刚的父亲突发脑出血,还没从手术台上下来,他就动身赶回了北川。同一年,外公去世、外婆做肠瘤手术,他都因为工作没能回家。

  刘年刚说,这样的事在援建队伍中并不少见。“我们一个项目部经理,奶奶去世时正赶上抓工期。他没办法回去,只能一个人在角落里哭。这两年我们基本没有节假日,每年就春节回去待6天。”

  开始几个月刘年刚也曾经后悔过。“看到身边的北川人在经历生离死别、家园破碎后依然坚强、紧咬牙关重建家园,这让我逐渐走出了迷茫与困惑,同时也爱上了这片充满斗志和活力的土地。”

  2009年下半年,刘年刚萌生了留在北川的念头。“来的时候没想过要留下,结果这两年一切适应了,看这新县城在我们手中建好了,受灾群众也都住进去了,挺有成就感的。”

  尽管在重庆读博士的哥哥刘年平和读研究生的妹妹刘红梅都很支持他的想法,并表示学成之后会到绵阳找工作,兄妹三人在一座城市生活,但老家的父母却坚决反对。“尤其是我母亲反应很强烈,说亲戚朋友都在山东。在家乡生活了这么多年,你怎么会想到留在北川?”

  经不住刘年刚的软磨硬泡,父亲终于默许了他的决定。去年10月,随着山东援建北川任务完成,援建队伍即将撤离北川。刘年刚的决定得到了临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程守田的大力支持,并帮助他联系了一份在北川山东工业园一家援建企业上班的工作。

  半年多过去了,企业已经投产,刘年刚工作繁忙,生活充实。“现在我已经适应了这里,我把QQ资料内容都改成了‘四川’。”刘年刚笑着说,自己正准备将户口迁过来,在新北川成家立业,然后把父母都接过来。“我觉得自己就像新北川一样,每天都是全新的,每天都有新希望。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就是北川人。”(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段红彪】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