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女子申请广州发改委公开光亮工程可行性报告未果

2011年06月01日 15:3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女子申请广州发改委公开光亮工程可行性报告未果
“拇指妹”向发改委递信息公开申请书 蔡弘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到(广州)市发改委申请公开《光亮工程可行性报告》未果

  追问“光亮”,“拇指妹”再遇踢皮球 

  一心希望广州相关职能部门能公开《光亮工程可行性报告》的广州“拇指妹”小阳,又被“踢皮球”了。昨天(31日),小阳向市建委建议的可公开《光亮工程可行性报告》的市发改委提出公开信息申请,结果被告知:整个光亮工程工作进度仍未到审核可行性报告阶段,发改委工作人员还建议小阳向广州市建委和广州城投集团咨询相关情况。感觉被“踢皮球”的小阳,表示下次再来要向有关部门“送皮球”表达不满。

  截至昨日下午5时16分,“拇指妹”的微博已经征集到来自@Min_Kwok的第215个大拇指。

  5月26日,在面对小阳的信息公开申请时,市建委书面答复小阳,市建委并非1.5亿光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建议向市发改委提出信息公开申请。昨天上午11时,在经过事先预约后,小阳如约来到市政务服务中心。经前台工作人员安排,小阳被安排到六楼的市发改委窗口。

  “您好,我们已收到您的预约,请出示您的身份证和公开信息申请表格。”负责接待的发改委工作人员查看身份证和申请书后,请小阳在现场稍等片刻,“我把表格先递给领导,可能可以马上答复你。”

  工作人员将表格递进窗口后面的办公室后,多名发改委工作人员走出来。其中一名女性工作人员首先向小阳关注发改委的工作表示感谢,不过,该工作人员表示:发改委也未能给到小阳公开《光亮工程可行性报告》的答复。

  “有关光亮工程的工作进度,现在还没到审批可行性报告的阶段。”该工作人员表示,市发改委在光亮工程中的工作,是审批相关报告,市建委要搞光亮工程,步骤是先向发改委提交项目建议书,发改委连同有关专家在建议书中提交意见并发还建议书。市建委在接获建议书回复后,才递交包括环评等细节在内的可行性报告给发改委,发改委将负责审核可行性报告,并批复是否可行。

  “根据我委所了解的情况,市建委只提交了项目建议书,我委已回复专家意见,但市建委目前仍未向我委提交可行性报告。”发改委工作人员表示,发改委只负责审核,公开目前并未接到的可行性报告,也是由市建委以及光亮工程的业主方广州城投集团负责。

  “接下来我该怎么办呢?”小阳追问。

  “我建议你还是向市建委或广州城投集团咨询一下。”发改委工作人员回复。

  最终,小阳依然未能拿到和光亮工程有关的文本信息。

  “这个可行性报告,真的没有制定出来吗?”离开发改委办公区,小阳不断地向在场记者提出自己的问题,小阳表示她以前多次听闻光亮工程已经有了可行性报告。

  据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市建委曾在4月20日向媒体表示,广州将花1.5亿元升级改造光亮工程,在珠江两岸安装1000多只探照灯并在白鹅潭安装LED屏幕等。遭到市民质疑后,市建委在4月28日再次对外表示:光亮工程是城市照明重要组成部分,市建委是依据委托相关设计单位完成的《广州市珠江两岸夜景照明可行性研究报告》才确定亚运后光亮工程工作的。在此期间,市建委通过新闻通稿形式表示工程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对话当事人

  下次再来送皮球

  羊城晚报:对于今天的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小阳:我下次再来这里,要给相关部门送个皮球。不过,发改委工作人员很热情,能很迅速地给出答复。但是,现在仍有一些疑惑没有解决。

  羊城晚报:你怎样看待发改委的答复?和上次建委的书面答复有冲突吗?

  小阳:我在报纸上好像看到已经出了可行性报告。建委书面回复表示,他们不是可行性报告审批管理部门和建设部门。发改委则说,由建委出台可行性报告,发改委只负责可行性报告的审批,现在没有到可行性研究报告出台的时候。说法不一样。

  羊城晚报:你打算怎么办?

  小阳:只能等了,一直等到可行性研究报告出来。如果没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就不能要求他们向社会公开了。

  羊城晚报:你会不会进一步向光亮工程的承包方询问情况?

  小阳:这个要从长计议,我要想清楚,再作进一步的打算。

  羊城晚报:是否会再次向建委提出申请?

  小阳: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

  羊城晚报:你会更新相关微博吗?

  小阳:当然,我会把微博名字改为“征集大拇指撑广州发改委”,继续追1.5亿元光亮工程的可行性报告。(梁怿韬 黄晓怡)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