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居民楼里现“养殖场” 卫生间里屠宰鸡鸭小区卖

2011年07月14日 14:55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居民楼里现“养殖场”卫生间里屠宰鸡鸭小区卖
    昨日,江北石马河山水景园小区17栋居民楼过道里喂养的家禽。 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实习生 刘昱君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过道上散发着刺鼻的臭味,时不时还能听到鸡鸭鹅的叫唤声。这种只能在养殖场或农贸市场看到的场景,出现在江北山水景园小区17栋居民楼里。6楼一家住户对外售卖土鸡、土鸭、土鹅,将自家的阳台、楼道变成了“养殖场”,而卫生间则变成了“屠宰场”。

  2010年5月,渝北区红土地社区大帝花园小区2号楼1单元一住户,把鸡鸭当成宠物养,起初规模不大。可邻居们没想到,这家人养的鸡鸭越来越多,后来多达4只鸡和1只鸭。

  养鸡打发时间

  2009年6月4日,家住南坪回龙湾小区居民付先生反映,小区流花居D栋楼下的绿化带成了四五只鸡的领地,随意排泄的粪便经常让人踩上“地雷”,而又高又密的绿化带里不停传出“咯咯”的叫声。

  透过绿化植物的缝隙,还可以看到几只鸡在鸡舍中间的空地上觅食。

  在一楼一住户家阳台下,有一用栅栏围成的近3平方米的鸡舍,发出阵阵臭味。至于养殖原因,主人说一是养来自己吃,二来也可以打发时间。

  养鸡下蛋孙女吃

  今年5月,南岸一高档小区内,一位老人在自家养了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老人养鸡的目的是,鸡下蛋了,可给孙女吃,二来自己养的鸡,吃起来比较放心。

  相关链接>

  晚上捂着脑袋睡觉

  市民李女士(化名)一家租住在江北石马河山水景园小区17栋。在她的印象中,喂养在该栋6楼楼梯间的鸡鸭,是在本月4日凌晨运过来的。

  “那天晚上我在睡觉,许多的鸡鸭都叫,把我吵醒了。”李女士说,她第二天才知道,邻居将鸡鸭从区县运来了,准备对外出售。

  “吵得睡不着,儿子儿媳晚上都是捂着被子睡觉。”李女士称,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对邻居确实不好说什么。

  臭味难闻不敢开门

  昨日上午,重庆晨报记者来到江北石马河山水景园小区。在17栋及相邻的几栋楼前,都贴有卖土鸡、土鸭、土鹅的广告张贴,写明了具体楼栋的房号,还留有联系人电话。

  “卖土鸡、土鸭、土鹅的,在17栋。”记者随便一问,几位住户都这样说。

  走出17栋的电梯,来到6楼过道,便能闻到扑面而来的臭味。楼梯间地上散落着一些菜叶,门口还放着几块木板,旁边放着撮箕、扫把等物品。推开通道的门,立即传来鹅、鸭的叫声,几平方米大的楼梯间里面全是家禽,地面上遍地是菜叶和一些粪便。

  “还是比较臭,我们平时都是关起门的,阻挡臭味和鸡鸭的叫声。”距6-7较远的几家住户,用这样的方法还是比较奏效。

  而与6-7住户相邻的住户,臭味和动物的叫声都比较难受。昨日,住户孙女士笑着说,之前6-7的住户就给她家说了的,由于鸡鸭鹅比较多,一部分还要在过道上喂养几天,“大家平时关系都比较好,我们也表示了理解。”

  首批鸡鸭一抢而光

  记者找到了这些家禽的主人汤成玉,她听明记者来意,很乐意地让我们进了屋。记者看到,除了外面的通道里喂养了家禽,她家阳台上也喂养了10多只的鸡,“这两天卖了一些出去,如果有顾客需要,就在家里卫生间帮顾客宰杀和清理。”

  汤女士坦诚并不回避地说:“这肯定对邻居有影响,我们也对邻居说明了,只是临时放置一下,准备今天把这些家禽搬到外面去。”

  汤女士家有40多个平方米,丈夫的老家在万州,亲友们喂养了许多家禽,销路不好,价格也比较便宜。于是,她的丈夫上个月从万州老家带来了几十只鸡鸭,准备拿到小区或外面销售。刚一下车,还没等他拿出去卖,这几十只鸡鸭就被小区里的住户买光了。

  有的家禽飞下楼摔死

  见生意不错,夫妻俩决定再从老家弄一些土鸡、土鸭、土鹅来销售。本月4日凌晨,他们又从老家万州运来了100多只家禽。而这次数量较多,到昨天也只卖了20-30只,还剩下80多只,所以只好暂时放置在了家里厨房、阳台处。

  “但家里的空间太小了,挤死了几只,有的直接从阳台飞出去摔死了。”汤女士说,夫妻俩想来想去,只好把大部分鸡鸭搬到楼梯间放置,也给邻居商量说明了,只是短时间放置。

  夫妻也没睡一天好觉

  昨天,家禽主人汤女士十分坦诚地告诉记者,自己与丈夫都没有工作,靠吃低保和在外打零工维持生活。

  “这段期间,我和丈夫也没睡过一天的安稳觉。我们就是怕臭味太大了,随时都在打扫清洁,用水冲洗,尽量不打扰邻居们的正常生活。”

  汤女士说,她和丈夫每天开着房门睡觉,每天轮流守在楼道口,“如果这些家禽丢了怎么办?运输费也不得了。我们也在联系摊位,没找到合适的位置。”

  稍后,汤女士与丈夫将放置在过道上的家禽,用箩筐和推车运到了小区外面的一块空地上,准备将余下的80多只家禽拿到农贸市场销售,“找到地方后,立即转移。”(记者 周杨 实习生 廖怡飞)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