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雷雨天气致航班延误引纠纷 专家:乘客利益被漠视

2011年07月19日 14:03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连日来,北京频频受到间歇性雷雨的侵扰。从上周四到昨天,北京市气象台已经连续5天发布雷电预警。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气象消息显示,未来几天东北、华北仍然多雷雨天气。

  7月14日晚北京的雷雨天气导致航班延误持续到第二天早晨,造成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大批旅客滞留。昨天午后,南京城遭遇短时大暴雨,主城区多个地方两小时内降雨量超过100毫米,南京禄口机场午后至晚间航班大面积延误。

  不光在北京和南京,频繁的雷雨天气之下,各地民航纷纷出现大面积航班延误。面对屡屡发生的航班延误,航空公司疲于应对的表现,让广大旅客满腹怨气,导致乘客与航空公司纠纷不断。旅客占机、霸机、打人等极端现象时有发生,结果加剧了航班延误。

  事实上,因为天气原因造成航班延误,在全球都是常见的现象,属于民航界经常应对的内容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增多,因天气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无论在西方还是在我国,都呈现出多发态势。但是,西方很少出现遭遇延误的旅客与航空公司剑拔弩张的现象。但是在中国,矛盾却经常激化。

  是中国人更容易暴躁吗?还是我们的民航服务不到位?航班延误为什么成为民航难解的结?又该如何治理?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经济学家王福重就此话题发表了评论。

  主持人:近一段时间以来,因航班延误而引发的乘客和航空公司间的激烈冲突在各地频频爆发,您认为这些矛盾和纠纷的背后反映出哪些共性问题?

  王福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出现极端事件,这种冲突是没有赢家的。乘客肯定是着急,否则不会选择坐飞机出行。这种矛盾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是民航业长期以来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人们对航空业的意见甚至是偏见造成了这种冲突,这是人们积蓄已久的抱怨的总爆发。

  主持人:就是说花200块钱买火车票和花2000块钱买飞机票,所受的待遇应该是不一样的。如果火车延误10分钟、40分钟,乘客的怨气可能不太大,但如果航班延误,航空公司又没有很好的态度,乘客可能就接受不了。

  王福重:当然火车延误,工作人员也要有好态度,但民航的特殊性就在于如果遇到极端天气真的不能起飞,乘客都理解的。

  主持人:但是需要给我们一个交待。

  王福重:必须得有服务的。民航业的从业人员无论机长还是空姐,都是个体力劳动,不能自视高人一等。因为我们长期的这种宣传,比如像选美一样选拔空姐,这在美国是涉及到歧视的,是违法行为,航空公司对于身高、身材的规定是一种歧视。但在国内,正是这种选拔养成了航空从业人员的这种傲慢心态,他们对不同旅客是有不同服务标准的。当出现极端天气的时候,不是说中国人更没有涵养,我觉得就是大家的忍耐度都是太高了,忍耐得都疲了,认为差不多就行了。但航空公司动不动就没有理由的延误,而且不提供任何信息,这是让人愤怒的原因。出现大面积延误之后,有一种干脆撂挑子的感觉。

  主持人:面对经常发生的航班延误现象,有乘客对航班的准点率统计结果产生了质疑。大家认为如果关闭舱门的等待时间也算延误的话,航班准点率恐怕会远低于现在公布的数据。您认为目前对于航班准确率的统计结果和真实情况之间是否存在一些差异?

  王福重:今年航班的准点率又比去年增加了几个百分点,我然为这种统计有时是非常不靠谱的。首先是统计标准有问题。民航管理局给航空公司定的标准是如果关闭舱门,就算是准点,以关舱门的时间作为起飞的时间。即使有其他标准,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想要糊弄乘客是很容易的。因为航空业的技术性名词很多,业内做出来的数据是给它自己看的,或者是糊弄乘客用的,并非真心要提高准点率和服务水平。我觉得这仍然是航空公司对乘客利益漠视的表现。

  主持人: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拥挤机场的航班延误会是一种常态,在现有资源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治理方法只有一种,就是不再增加新航班,甚至削减航班。您认为有没有可能通过不再增加新航班甚至削减航班的方式来治理航班延误的问题?

  王福重:这几年中国民航的投入是相当大的,机场不断增加,我相信飞机越来越好,管制系统、技术系统也在不断进步,取消或者减少航班应该不是未来的方向。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作为软件的服务、精细化的管理、调度是不是也同时提高了。如果这方面没有同时提高,恐怕真的是要靠削减航班来解决问题了,否则不安全因素会增加。以航空公司在因天气原因延误之后的表现来看,我觉得有理由怀疑它们的管理水平没有跟上。在管理能力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削减部分机场的航班不失为一个办法。

  主持人:如果机场方面再用机场拥挤来作为借口的话是站不住脚的,是吧?

  王福重:机场的拥挤很大程度上是航空公司自己造成的。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