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红会捐赠信息平台上线首日招来诸多质疑 网友拍砖

2011年08月01日 15:17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红会捐赠信息平台上线首日招来诸多质疑,红会秘书长说

  接受公众检验和批评

  捐赠信息发布平台显示一些捐款时间在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地震之前。

  昨天15:00,在众多网友的翘首企盼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终于上线试运行,首先发布了青海玉树地震捐赠收支和资助使用的有关情况。但是很多网友对这一平台的情况并不满意,再次对红十字会的行为和态度提出质疑。

  中国红十字会表示,为促进捐赠信息的公开、透明,自2010年底就开始在原有的“中国红十字会捐赠者数据库”上着手研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该平台包括社会捐赠总量、收支数据、援助项目、捐赠查询、项目查询、相关资料等栏目,公众可根据捐赠人姓名或捐赠项目名称查询相关捐赠信息及善款使用情况。同时,通过该平台也可了解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捐款管理、救灾流程及监督管理等工作。公众也可点击www.redcross.org.cn进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网站查询相关情况。

  此次率先公布的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接收的数十万笔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的有关情况,下一步还将陆续发布甘肃舟曲泥石流、云南盈江地震、日本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捐赠信息及善款使用情况。

  7月29日红十字会微博公布了捐赠信息发布平台上线的消息后,立即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昨天一早,很多网友就开始“倒计时”等待平台上线。

  记者登录信息发布平台看到,目前公布的有中国红十字会的财务收支审计报告和捐赠信息,输入捐赠者姓名之后,就可查询到捐赠数额。捐赠数额较大的还能查到捐款用途,比如某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2667698元捐款被用于建设玉树州医院,某航空公司的600万元捐款被用于建设玉树县下拉秀乡寄宿制小学等。

  但是细心的网友们还是发现了捐赠信息平台的种种缺陷,并提出质疑。比如一些查询结果的捐赠时间竟然发生在玉树地震之前,而且捐赠人重名现象很多,不能明确区分,一些名人或基金的捐献少得令人难以置信。例如,输入“李连杰”查询,出现3个结果,分别是2010年4月22日“李连杰玉树赈灾”捐赠400元,4月23日“李连杰”捐赠300元,8月30日,“李连杰壹基金计划”捐赠300元,都仅有区区数百元。但是根据李连杰壹基金的工作小结,截至2010年4月22日,壹基金在青海玉树震区捐赠物资的金额超过了200万元。

  更加重要的是,很多网友都认为,公布的捐赠信息太过简单,“应该把每一分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具体到单位,个人都应该列清楚,只说种类,毫无意义。”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表示,“这次上线肯定还有很多地方不完善,但是我们希望这是一个靶子,把它抛出来,接受公众的检验和批评建议。”

  问题1

  为何小额捐款无从查找?

  只有个人捐款10万元以上和企业捐款50万元以上的捐赠者才可以查询到相对应的援建项目及善款的具体使用情况。很多网友质疑:能捐出10万元以上的个人毕竟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个人的捐款都是零零星星的散钱,多是几十、几百,这些小额的捐赠者也应该获得足够的知情权。

  中国红十字会表示:由于数据量大、准备时间短,而且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该平台还有不完善之处,届时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其余捐款亦统筹用于灾区紧急救援、社会救助和重建项目,目前还未能做到与每个捐款人一一对应,请大家谅解。

  问题2

  为何捐款早于玉树地震?

  对于捐赠时间“穿越”的问题,中国红十字会也通过微博向网友解释:通过这个平台,公众不仅可查询青海玉树地震的捐赠信息和援助项目信息,还可查询2010年1月11日以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账号的捐款到账信息,如为南方旱灾的捐款、舟曲泥石流的捐款等。

  问题3

  如何查询分会捐赠信息?

  除了总会之外,中国红十字会在全国还有3000多个分会组织,都是通过不同渠道接受捐赠。捐赠给分会的钱怎么查询?

  中国红十字会表示,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或地方红十字会向玉树灾区进行捐赠的个人或企业,由于目前还未实行全国联网,在该平台还无法查询,如有需要,可向捐款接收方直接查询。

  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也表示,希望各级地方红十字会组织参照总会经验,逐步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建立捐赠信息公布平台,把红十字会的社会捐赠打造成透明的钱口袋。(记者代丽丽)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