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男子驾车面带微笑撞交警 称父母的爱让其逆反(图)(3)

2011年08月04日 11:52 来源:沈阳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四姑一开始不肯承认和许诺是亲戚
把记者领到背人处说:“你们别在这里采访了,整得大家背后都议论这事”
四姑(右)一开始不肯承认和许诺是亲戚
四姑(右)一开始不肯承认和许诺是亲戚

  家里有人却不肯开门

  屋里的金毛一直在叫,四姑说那是许诺养的

  按照邻居的指点,记者叩响了许诺家门,刚刚叩门就听到房间内的狗吠。随着记者连续叩门的声音,房间内的狗吠声音加剧,并且能够听到房门被狗撞击的巨大声音,房间的防盗门也被震得微微变形。

  一阵敲门后,听到房间内一名女性询问“找谁?”

  “许诺家住在这里吧?”记者话音未落,狗吠与询问声都戛然而止。记者再次敲门,“许诺家是不是住这儿?我要找许诺,你是许诺什么人?能不能把门打开?”多次发问后,房内依旧没有任何回答。

  一分钟后,记者离开许诺家的房门时,突然听到房间内的狗吠再次响起。记者站在公共平台等待了半分钟,许诺家房门依然没有打开。根据邻居提供的信息,许诺家为“三阳”结构,记者来到家属楼的另一侧,看到许诺家两个窗户与阳台的玻璃窗都敞开,而房间内吠叫的狗,此时正趴着窗口注视楼下,看到记者后再次吠叫起来,记者确认吠叫的狗为金毛犬。

  许诺的四姑向记者证实,许诺确实喜欢养狗,并且确实养了一条金毛犬。记者两个小时后再次返回许诺家时,屋里人依旧不肯开门。

  姑姑“不承认”许诺是亲戚       

  把记者领到背人处说:“你们别在这里采访了,整得大家背后都议论这事”

  去年4月,许诺“面带微笑五撞交警”后,记者曾经采访过他的三姑。时隔一年,记者再次来到许诺的姑姑家,却发现大门紧锁,而院子内的鹅和鸭子都还散放着。周围的邻居说,按照农村的常理儿,暂时外出都不锁门,锁了大门说明出远门或者长时间出门,鹅和鸭子要么找人喂养要么圈起来。这名村民分析,“是不是听说记者来采访,这家人躲起来了。”

  记者询问许诺三姑家“邻居”,“邻居”说没听说女主人姓许,也不知道许诺这个人。当看到记者在村内逐一盘问后,“邻居”又把记者领到背人处,“你们别在这里采访了,整得大家背后都议论这事。”“你不是说不认识许诺吗?”“不认识。”“那我们只好继续找了。”“邻居”万般无奈地第三次走出家门,手中还拎着只泔水桶,小声对记者说,“你们走吧,别再四处打听了,我承认是许诺姑姑,比他三姑小。”

  家里怀疑许诺有精神疾病

  想为许诺做精神鉴定,又怕“走漏风声”后,“许诺一辈子就完了”

  “这孩子也就60%,我一直都怀疑他有病,精神上肯定有问题”许诺姑姑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泔水桶。

  “什么叫60%?”记者很诧异。

  “比如你吧,是正常人,100%;我呢,70%吧;那孩子只有60%”

  “为什么怀疑许诺有精神疾病?”

  “第一,这孩子生下来只有二斤半,严重营养不足,发育不足。第二,人情世故一点不懂,我儿子与他算是实在亲戚吧,结婚了既不来也不随份子。第三,只知道把家里的钱拿出来给大家花,出了事儿却自己拦着,你说这不是有病?”许诺姑姑说,“我们最了解孩子,因此既希望他没病,又希望他有病”。

  许诺姑姑告诉记者,看到记者来村里后,她给许诺的父亲打了一个电话,许诺的父亲嘱咐她,不要告诉记者什么东西。许诺四姑说,2010年4月许诺撞伤交警时,根据许诺平时的表现以及当时的状态,许诺的父亲以及几位姑姑曾怀疑许诺精神上有问题,但是大家当时都有点发蒙,后来就不了了之了,这回再次出现几乎相同的问题,使他们觉得,许诺精神上可能真出现了问题。

  在记者的追问下,许诺四姑承认,当初曾想到过为许诺做精神鉴定,但是却惧怕“走漏风声”,无论结果如何,如果周围人背后议论许诺是“精神病人”,“许诺一辈子就完了。”许诺四姑说,刚才在电话中也与许诺父亲谈到这件事,目前家人有做鉴定的想法,“人言可畏啊,本来已经出了事,再去鉴定,说实话他父母实在担心这问题。”

  天空一直下着不紧不慢的雨,记者和许诺姑姑身上都湿透了。谈话中,她的眼角湿润了,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泪水。临分别时,许诺姑姑突然回头说了一句,“没几天的工夫,他爸头发全都白了”。(记者 梅天磬 实习生 杨辰 赵赫阳 摄影 常晟罡)

  社会学者张思宁建议进行心理干预

  亲人给他的很可能不是他需要的

  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思宁表示,许诺的这些违法表现,从社会学角度看,很可能是他心理上出现了问题。

  张思宁分析认为,许诺童年可能受过挫折,内心的需求没有被真正的关注过,亲人给他的,也很可能不是他真正需要的。久而久之,他产生了抵触和叛逆情绪,而被忽略的心理需求也转变为希望得到社会的关注,从社会上寻求满足。一旦遇到导火索,他的负面情绪就会爆发。第一次撞警察入狱后,他被法律剥夺了11个月的人身自由,但他内心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在出狱11个月后,再次触犯法律。

  张思宁认为,对许诺进行法律惩处的同时,还应增加更多的人文关怀色彩,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否则将来他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对社会造成更多的危害。张思宁表示,如果对许诺进行心理干预,使其从内心真正认识到危害,内心问题解决了,就不会再为社会带来危害了。

  目前,有的国家对驾驶员进行心理测试,如果不能通过,则不予颁发驾照。张思宁从许诺的表现分析,他目前不适合开车。(记者 李明欣 实习生 赵梓嫣)

  教育专家余秀林——

  许诺的极端做法或是为引起家长注意

   许诺在逃跑过程中,几次把车撞向执勤交警,是不是当时头脑不清醒?

  沈阳市教育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浑南实验学校校长余秀林认为,许诺当时的状态应该是清醒的,他并没有撞人致重伤,说明他的头脑具备控制力和把握度。为什么会在理智的前提下做出反常的举动?许诺有自己的心愿,而他的父母却为他安排了他并不喜欢的工作。余校长认为,许诺很了解父母,他坚信自己的极端做法会引起他们注意,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或许就是他做“大事”的原因。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关键词——法律。”余校长认为,法制观念淡薄,是许诺最严重的问题,错误地认为有钱就可以逃避法律的追究。同时,余校长表示,许诺两次故意撞人逃逸,并非没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个子不高,没有工作,亲戚朋友可能有过的闲言碎语……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我敢,让大家看看我能行。这些无形的压力让许诺有了偏离正常轨迹的心理。(记者 李明欣 实习生 赵梓嫣)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