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广州“三不”治堵新政被指很温柔 焦点问题被模糊

2011年08月07日 11:31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广州“三不”治堵新政被指很温柔焦点问题被模糊
拥堵的广州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不限私家车 不减公务车 不收拥堵费

  【社会热点】广州:“三不”治堵新政被指“很温柔”

  8月1日,广州市新闻办公室正式发布《广州市关于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状况的工作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其中包括30条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状况的工作措施,标志着广州新一轮交通改善之路全面启动。

  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早在去年9月就组织专家咨询会,对中心城区如何“治堵”进行了论证。今年1月,治堵方案的讨论稿和征集意见稿先后出炉,经过专家研讨论证、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等多项程序和反复修改,治堵方案在上月的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

  对比3月份出台的征求意见稿,《措施》不限私家车、不减公务车、不收拥堵费,引发市民热议,有人将它解读为“三不”,认为广州治堵新政“很温柔”,一些焦点问题被“模糊化”、“笼统化”。

  热议一

  限制新增公务车很难?

  广州在今年3月出台的征求意见稿,将备受公众关注的“限制公务车”纳入其中。然而在新近公布的《措施》中被删得只剩一句:“机关单位公务用车配置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积极采取措施,严格规范公务车使用管理”。征求意见稿中最关键的“到2015年,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新增公务用车指标”却被全部删除。

  《措施》对公务车的管理和限制只字未提,引发市民一片热议。

  车主洪先生表示,政府应该为限制机动车使用作出表率。出租车司机麦先生听说这次方案没有实施限制公务车数量的政策,他有些失望地说:“谁不是在为城市服务啊?是不是为城市服务的都应该配送专车?”

  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认为,缓解交通拥堵,公务车管理是关键,根本在于减少公务车数量。

  一向关注公车改革的市人大代表卢启明则认为,治堵方案删掉限制新增公务车措施并不稀奇。“实际上很难操作,就算写进去了,到头来可能也是执行不了。”

  对于如何实行《措施》中关于“严格规范公务车使用管理”的问题,广州市交委副主任黄少新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将积极探索试行如加装GPS、公务用车公示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公务车的管理力度。

  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则认为,运用GPS系统监督,耗费人力物力。“公务车是不是公用,有些是很难分清的。”

  有的市民则提出,可以在公车贴上具体单位的标识,方便市民监督举报更有效。也有市民建议,先强制要求公务车按周一到周日,对应只让尾号为1到7的车牌上路。然后安排公务员坐地铁,第一节及最后一节预留给他们。

  热议二

  “交通拥堵费”该不该征?

  对于市民关心的“拥堵费”问题,《措施》没有明确提出征收,取而代之是“经济杠杆”的笼统说法。

  对此,黄少新表示,经济杠杆包括征收拥堵费、提高停车收费标准等措施,在新加坡、伦敦、斯德哥尔摩等地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广州市交委发展规划处处长沈颖表示,目前还在进行方案的研究论证。收取拥堵费之前,首先要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要有相应的行政法规文件的支撑,相应的报批程序,根据目前的规定还要依法报批省政府批准;

  第二,拥堵费要采取信息化不停车的收费方式,以免因为收费造成新的交通拥堵;

  第三,还要明确收费所得资金的使用用途。

  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对此表态说:“广州远未到征收交通拥堵费的时候。划定哪些地方可以征收,是很麻烦的。如果设站收费,只会越收越堵,最好的办法是买年票。这样一来,要是有年票的人才被允许走这段路,怎么监督?没有年票的人必须绕路,其他的路会不会也堵?新加坡是个很小的城市,情况跟我们不同,不能相提并论。”

  有市民认为,党政及各种行政机关占据着城市的中心,只有把这些单位迁出城市的繁华地区,在城市的外围建立办公区域,才能彻底解决城市的拥堵,也能彻底解决城市的“潮汐”现象!

  广东省社科院院长梁桂全则斥责收拥堵费是“用交通灾难发财”,他说:“收拥堵费治标不治本,连标也治不了!”梁桂全认为,广州频频拆矮楼建高楼,一边治堵却一边增加城市密度:“广州应该下狠力冻结城市密度和建筑密度,全面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另一方面发展公共交通,广州的道路其实利用潜力还很大。再就是加强交通主体的文明程度,预计可以增加20%的交通容量。”

  热议三

  “差别化收费”给车主增负?

  用经济手段调节中心城区的交通流量是广州此次治堵的重要一招,但之前“提高停车费总水平”的说法被删,取而代之的是将实行差别化的停车收费价格标准。

  《措施》提出优化调整停车场差别性收费,利用价格杠杆,引导个体车辆多选择城市外围停放,引导市民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据市交委副主任黄少新介绍,这也是参考了其他城市的经验。从北京的治堵经验来看,停车场收费标准的调整对于缓堵成效明显。而且广州市现行的三类地区停车场收费标准,由于珠江新城CBD等新兴经济繁荣区域的崛起,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亟需调整。

  效果是否真能如预期中那样?车主表示担忧:今后驾车会更花钱,却照样堵。每周都要到位于珠江新城与客户谈生意的周先生说,每次都要花掉他30多块钱的停车费。他表示,即使像珠江新城这样的中心城区停车场要涨价,自己依然会选择开车过来。

  而在珠江新城上班的何先生则表示一旦停车场涨价,将让他们这些工薪阶层的生活压力陡增,“我现在这个车位的月租是1200元,但是我别无选择。”何先生说,他家住番禺的社区,虽然有楼巴出入市区,但由于楼巴出来之后还要再转地铁,“三号线每到上下班时间就非常拥挤,我是实在没办法才开车来上班的。”

  热议四

  广州治堵未来走向?

  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广州市机动车拥有量达222.3万辆,其中小客车拥有量为143.8万辆。近5年来,广州私人小客车年均增长率已经高达22%,超过了北京和上海。不少市民希望仿效北京、上海,增加“限牌”的相关措施,应对不断激增的上牌量。

  然而,《措施》依然没有任何“限牌”、“限行”的内容。新的治堵方案不但没有一个字提及限制上牌,而且对于“限行”的表述也仅局限于“研究中心城区特殊路段或特殊时期临时性交通限行的相关措施”。

  方案的相关解释则明确表示,广州不会学习北京对机动车实施尾号限行,原因是北京的经验证明,如果根据尾号限行,将会促使市民购置新车从而导致机动车保有量大增。

  不限牌,不限行的《措施》甫一公布,就有市民感叹:“这个治堵方案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近视症。”也随即指出了广州禁止摩托车和电动车的不合理之处,“摩托车、电动车行驶、停车占用面积小,燃油成本低,出行效率高是不争的事实,且又能有效抵消汽车的保有量,完全可以避免广州重走京沪对私家汽车单向治堵、越治越堵的死胡同。”

  这位市民还援引了外国的案例对比,增加自身建议的可取性。“纵览巴黎、东京等国际众多大都市,城市道路不见得比我们宽,交通工具保有量却比我们多,但交通依然畅通;除了交通管理得力之外,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幸福同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实习生 陈沭岸 苏卓图 本报记者 叶小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