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河北任县“爹坚强”行程3万里为尿毒症儿子透析

2011年08月12日 17:52 来源:长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提示

  儿子刘义南今年20岁,患尿毒症4年,透析321次。父亲刘秀林57岁,借款10万余元,为儿透析行程3万余里。

  作为父亲,他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他4个儿子,大儿子和三儿子已被尿毒症夺去生命。他妻子患肾病已三年,失去劳动能力。小儿子16岁患尿毒症,一年前遭遇车祸被撞成双腿骨折。

  尽管这样,他的小儿子征得他同意,身故后将捐献眼角膜;尽管这样,他还抚养了一个弃婴,为她做了两次唇腭裂手术;尽管这样,他仍不放弃,执着的守望着……

  321次血液透析

  医专附属医院血液科,正在透析的刘义南对透析已习以为常,他清楚记得,这是第321次透析。

  秋后的烈日下,面容憔悴的刘秀林正在利用儿子透析的空隙,忙着捡废品。中午,在医院的食堂里买两个馒头,吃别人剩下的菜。

  透析完毕,他背着双腿残疾的儿子走出医院,把儿子放在那辆破三轮车上,车上有一块旧塑料布,是为儿子挡雨遮阳用的。“这是邻居给的一辆旧三轮,四年来为儿透析已行驶了不下3万里路。”刘秀林说。

  三轮驶进了任县大北东那一户破旧的农家院,这是他的家。捡来的养女刘拾英已经8岁,正在做饭,妻子躺在床上,她告诉记者:“俺患肾病已三年多,因家中没钱连药也没吃,一直这样扛着。”

  12年前,这个家还不乏笑声。只是接二连三的尿毒症来袭,先后夺去了他大儿子、三儿子的命,聪明伶俐的小儿子刘义南八岁便查出肾炎,16岁发展成尿毒症。

  因为没钱,无肾源,他只好带着儿子去隆尧、市人民医院、医专附属医院一次次做透析,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一个礼拜做二至三次,一直坚持了四年。

  “借了亲戚朋友10余万元,尽管近几年新农合报销的比例逐步提高,但俺仍要承担费用的一半。上个月,把今年打得小麦卖了8000余元,还能透析俩多月,再往后就要靠卖新玉米透析了。”刘秀林一脸的无奈。

  6次接到病危通知书

  拿着6份病危通知书,刘秀林说:“俺曾6次把小儿子从死神手中救了过来。”

  命运再一次捉弄了他们。去年12月,他带着儿子去隆尧县做透析,回家的路上,一辆大货车把他骑的三轮车撞到两米深的沟里。刘秀林抱着儿子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双侧股骨颈骨折。”

  若要动手术换关节至少要花15万元左右,钢钉固定也少不了两万,可两万元他也拿不出来。看着小儿子疼得死去活来,刘秀林一咬牙卖了父母留给自己的老宅,又借了些钱,拿着8000元上了北京。

  在北京大医院只住了7天,带来的钱就花光了,无奈中断了治疗,他便推着儿子在街头乞讨,饿了到饭店要口饭吃。

  由于儿子的腿未做手术,疼得难以忍受,好几天没做透析,儿子喘不过气来昏了过去,刘秀林顾不得什么,见人就下跪,得知真情后,一些人伸出援助之手,他拿着1000多元捐款,赶紧把儿子送进医院,由于病情严重,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经过抢救儿子又活了过来。

  经好心人牵线,北京晚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赶写了“19岁的小伙苦盼生命春天”一文,刊登在北京晚报上。记者、编辑、不知名的好心人捐助了4000多元,于是,刘秀林又带着儿子回到老家。

  由于无钱治疗,至今刘秀林的小儿子刘义南的双腿残疾,在家坐着轮椅,出门看病都是由刘秀林背着。

  十万零一个为什么

  在刘义南家中的床上,记者发现了不少书,有字典、初中语文、“安徒生童话”,还有杂志和“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义南已经读完了,这么多的为什么曾让他着迷,可有一天他给父亲提了一个为什么,把父亲问懵了。

  “爹,俺给你提个十万零一个为什么,为什么俺的尿毒症好不了呢?”

  沉思了一会儿,刘秀林说:“南儿,爹也说不清,这个病早晚会攻克的,有这么多好人帮忙,你会好起来的。”

  其实,刘义南对尿毒症的医学知识不比刘秀林少,他很聪明,仅上了两个月学前班便掌握了拼音查字法,即使在病中,一有空就查字典学字,不仅会读书看报,还在邻居家学会上网,在网上搜集了不少治疗尿毒症的资料。

  “16岁患尿毒症如今已4年了,我的每一天都是俺爹给的。”刘义南最爱他的父亲,骨折时最疼的时候,刘秀林含着泪:“儿呀,疼了你就咬爹一口吧。”儿子咬着牙擦去爹眼角的泪:“爹,俺不疼,能坚持。”

  为了减轻爹的负担,每次透析回来他都坐在轮椅上剪修衣服,修一件衣服挣3毛,他一天能挣6元钱。由于浑身无力,有时累得昏倒在轮椅上。

  在他们家的院里,有一个小木头车,四个轱辘是硬塑料的,刘秀林介绍这是小儿子自己做的,有一天他对我说:“爹,你别为我再透析了,把我放在木车上,我会摇着小车独自生活。”听了这话,刘秀林流泪了:“好儿子,你多活一天俺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心里也高兴。”

  070155号捐献卡

  在他家中的衣橱里,藏着一个小本本,上面清楚的记着众多恩人的名字和联系电话,有邢台的也有北京的,有单位的更多是个人的。每逢春节,他爷俩都会为恩人们发一句祝福短信。“儿子的命,不仅是我给的,还是更多好心人给的。”刘秀林说。

  “南儿,虽然你吃了这么多苦,可也得到了这个社会的温暖,对那些帮助过咱的好心人,咋报答呢?”

  “爹,如果真的我不在了,就把我的遗体和眼角膜捐出去吧。”

  爷俩商量好后,一年前便找到了市红十字会,由于遗体捐献暂无单位接受,便去眼科医院签订了捐献眼角膜的协议书。

  每次刘秀林带儿子出门透析,从未忘记带这张070155号捐献卡,他说:“万一有个好歹,随时可把儿子的眼角膜捐出去,尽管不知道会捐给谁,但儿子的光明送给了这个世界上最需要的人,俺就觉得儿子没有死。”(牛城晚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