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七旬翁深山独居40载终回家 全部家当仅装半编织袋(3)

2011年09月12日 16:12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流浪生涯里老人挖中草药谋生

  李树苗老人非常健谈,虽在临汾霍山生活多年,但口音依然是不变的长治县腔调。74岁的他一边收拾自己的“家当”,一边与记者聊着自己40多年来的经历。他讲话时思路非常清楚,精神矍铄,看起来并不像一个独居深山半辈子的老人。他骄傲地告诉记者,在40多年的“野人”生活中,他从未患过任何病,感冒咳嗽也是少之又少。这和他精通中草药学和注重平日的“养生”是分不开的。说话间,李树苗老人从墙角拿出一个白色的塑料瓶,并从中拿出几个“大薏米”状的东西告诉记者,年轻的时候,他曾有过咳嗽的毛病,自深居山林后,他每天都用这种山药材“贝母”泡水喝,久而久之再没有咳嗽过。

  据李树苗老人介绍说,1964年家乡开展“四清”运动,李树苗的家庭在划分成分时,被打为“富农”批斗。当时的他情窦初开,与本村的一个“大辫子”姑娘相恋,但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时任村干部不给开结婚证明最终没成姻缘。一气之下,李树苗干脆背井离乡,到外地寻求发展。

  毫无目的的他一直到走过沁源县,离开了长治的地界,来到临汾霍州。初到异乡,没有人知道李树苗的“富农”身份,没有任何压力的他准备大干一场。李树苗先来到七里峪村的一户人家做工,帮人家放牛、养羊,并重新发挥起自己爱画画和做木工的特长,为村里人做床头、木柜,往床头和木柜上画上漂亮的图案。时间一长,十里八乡的村民都知道七里峪村有个“外乡人”擅长木匠和画画,李树苗的“客户”也就慢慢多了起来,生活也就有了经济来源。这样的生活维持了一段时间。

  七里峪有座霍山,山上有几千种山药材。村里人靠山吃山,村民多以挖山药材维持生计。年轻的李树苗在家乡时,就认得数十种中草药,凭借认药的本事,他也加入了挖山药材的队伍,做木工和画画成了副业。说起挖中草药的日子,李树苗略显得意。“霍山上的山药材有很多,最常见的有党参、黄芪、柴胡、贝母……那时候,我经常早早起床到山里挖药材,下午挑到霍州城药材公司卖钱……”

  老人嘴里说着中草药的名字和几乎传奇的经历,神采奕奕,如数家珍。后来听七里峪村的一位老村民说,李树苗在挖山药材的时代,可算得上是他的“黄金时代”了,药找得快、挖得多,闲暇的时候还做点儿木匠的小副业,常见他住在城里的旅店。七里峪村村民的说法,记者在随后和老人的交谈中得到了印证。

  1979年改革开放后,七里峪村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有的人外出打工,有的人下海经商……那时没有人再找他做木工,更别说画画了。挖中草药成了李树苗老人的唯一生计来源,生活质量在不知不觉中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以前在挖草药的时候,天色太晚或者下雨,我就躲在‘土匪窝’里,后来没有地方住了,也就完全住在这儿了。”老人口中的“土匪窝”,就是老人居住了40多年的悬崖边上的破土坯石屋。

  在霍州霍山流传着一个故事,由于霍山山势险峻,多悬崖峭壁,曾为兵家必争之要地。抗战时期,有一窝土匪来到霍山,在此安营扎寨,设置了岗哨,还以“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几次在猛烈的交火中大败国民党军。相传,老人居住的“土匪窝”就是值班岗哨的遗址。

  生活窘迫的李树苗,将几近坍塌的土坯石屋简单地进行了垒砌,并砍了木条重新铺设了屋顶,开始了完全的“一个人、一座山”的原始生活。平日里还是挖点山药材,换点钱度日。日子一长,连山上的野兽也把他当成邻居。

  老人一个雨夜发生的故事更像是一个传奇。李树苗说,十多年前的一个雨夜,他像往常一样蜷在“土匪窝”里躲雨,这时一只被淋湿的豹子慌乱地跑进屋。他当时吓坏了,一动也不敢动。而豹子只是看了看他,便卧了下来,直到第二天雨停后才离开。“可能那个豹子感觉我们都是躲雨的,就舍不得吃我了。”4年前,步入70岁高龄的李树苗再没有力气天天在密林和悬崖边上找山药材,开始了在风景区挂牌子乞讨度日的生活。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