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最慈爱父亲割皮救女引赞誉 评论析凸显无奈困境(3)

2011年09月14日 10:06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评判

  刺痛公众神经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为何割下自己的皮肤,都是对父母的不尊。然而,为了自己心爱的女儿,为了节省下那千元麻醉费,为了免去医保报销兜圈子,身为农民工父亲的杜金辉顾不了那么多了。都说“痴情父母古来多,只有儿孙忘不了”。于此可见一斑。

  “割皮救女”时选择局麻替代全麻,虽属极端个案,但杜金辉的遭遇无疑具有代表性,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果让全民共享”的春风并没有吹拂到城乡每个角落,特别是那些经不起大病大灾折腾的底层农民工家庭。同时,也折射了新农合医保报销制度亟须进一步完善。比如可否变坐等患者家属持住院清单到处“求神拜佛”为“一站式服务”或医保报销服务上门模式。

  就现实而言,要想让所有国人生活工作在天堂或者在遇到大病大灾时,都不被高昂的医疗费所困扰,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毕竟,这涉及人口数量、财政压力、执政理念等方面问题,但“全民”办不到,希望各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财政支出上多向那些困难的家庭倾斜总是可以的吧,“免费”的要求达不到,对于那些一遇重大病灾就免不了要走极端的家庭多给予物质与精神上的关爱总不是难事吧。

  从网上大量的或赞美父亲的大爱,或指责有关部门渎职,或感叹于收入分配不均等网友跟帖留言来看,“割皮救女”无疑是极大地刺激了公众的神经。只是,刺激公众的神经显然远远不够,当能促进当地各级政府加大财政向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上投入的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农村贫穷家庭妇女儿童老人的关爱力度才好。于此,类似“割皮救女”的悲剧才可能避免。(王志顺)

  提醒

  再一次拷问社会救助

  2000多前年,我们的祖先早就发明了麻醉术,可高度发达的现代医学却不能慷慨地给予一个父亲最起码的尊严。而这并不是因为医疗条件所限,而仅仅是因为1000元的医疗费。1000块钱在很多人看来不算什么,但对一名普通的农民工来说,可能就是天文数字。1000块钱本身的负担也许并不沉重,但1000块钱背后,却有着巨大的生活隐忧:盖房子要花钱,看病要花钱,婚丧嫁娶要花钱,孩子上学要花钱,赡养年迈的父母也要花钱……仅凭微薄的打工收入怎能应付得了?

  “割皮救女”再一次拷问社会救助之痛。近年来,随着农村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在大病救治方面并没有太大的改观,“看病返贫”的现象依然存在。此时,仅靠现有的医疗保障十分有限,亟待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力。可反观近年频发的“慈善丑闻”,委实令人唏嘘;而另一方面,政府对弱势人群的救助机制尚不完善,有些地方政府不能“善款善用”,不能做到“真扶贫”和“扶真贫”。

  好在我们欣喜地看到,杜金辉“割皮救女”的举动已经感动了很多好心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愿我们点点滴滴的爱心能够为“割皮救女”的杜金辉助一臂之力,不再让杜金辉饱尝割皮痛苦之后,又去承受“卖房卖地”的悲情。(李继彦)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