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女割胶工与星星相伴18年 一天下刀一万多次(图)(2)

2011年09月26日 09:51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朱恒银,56岁,中共党员,安徽省地矿局313地质队副队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客座教授,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朱恒银,56岁,中共党员,安徽省地矿局313地质队副队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客座教授,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朱恒银:灵感都在夜晚产生

  9月12日上午8时30分,记者按约定时间来到313地质队探矿技术研究所。得知朱恒银还在从北京参加探矿工程学术会议的返途中。

  9时20分,记者终于见到朱恒银。

  虽然经过5个小时的旅途劳顿,但朱恒银依然精神饱满。在与记者交谈的间歇,他拨通了机场售票处的电话:“我预定-张明日飞往成都的机票。”他告诉记者,“由队探矿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四川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3号孔,近日已经按期完成1200米的钻探任务,但上级指示要继续打至1500米,我得早日赶去洽谈此事。”

  朱恒银的时间太宝贵了。

  由于工作地点多、战线长,很难遇到朱恒银全天在办公室的机会。记者注意到,他办公室除了手提行李箱外,还有不少日用品,如衣服、胶靴、安全帽等。他说:“野外一旦遇到技术难题,我得第一时间赶到。”

  近11时,朱恒银径直来到钻头研究室,他边查看新生产的钻头边向几位正在忙碌的技术人员了解钻头研发中遇到的问题。

  走出钻头研究室,已到中午的下班时间。

  下午2时30分,刚上班,朱恒银就接到队办公室电话,说是马上到队会议室开队委会,他向同事交代了下午的工作,然后带上笔记本走进了会议室。

  记者在他的办公室里休息片刻后,又好奇地打量着这间普通的办公室,似乎能发现这位学者型的领导干部更多鲜为人知的“秘密”。办公桌上一台平板电脑,一桌子的书占据了桌面大半个空间,橱柜里摆放着一摞荣誉证书和发明专利证书。

  晩上7时,朱恒银才回到办公室,他打开电脑,利用网络视频监控汶川断裂带科学钻探3号孔的现场施工进展情况、江西于都科学深钻现场施工情况……

  朱恒银曾告诉过同事:他的很多灵感都是在夜晚产生的,有的课题项目甚至是睡在床上想到的。

  当晚上10时30分记者离开时,朱恒银办公室的灯依旧亮着……(记者 陈华 本报通讯员 李延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