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建筑与天气斗争 质量却总在旁观

2011年11月24日 17:15 来源:山东商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1月22日,北京遭遇大风天气,首都机场T3航站楼D区屋顶局部被强风吹开,机场方面称事故未对机场安全运营造成影响。据悉,T3航站楼金属板去年12月曾被风掀开,而首都机场扩建指挥部相关责任人此前曾表示,T3航站楼可抗12级大风。(11月23日《京华时报》)

  按照经验主义,关于此次航站楼被冬风所破事件中,质量问题将会和责任人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代而出场则是那该千刀万剐的天气了。因为自从豆腐渣进入了建筑领域,天气总会时不时地为自己检验的建筑背上黑锅。记得去年12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建成不到半年的“那达慕”会场主体钢结构坍塌,政府新闻发言人表示是“因遇到近期骤冷的天气”。今年年初,武汉卓刀泉立交桥面出现裂缝坑洞,武汉城投集团称受天气影响。前不久深圳天桥出现倾斜维修,也同样说是天气原因所致。

  老科幻作家刘兴诗曾在短篇小说《北方的云》中,预测中国将建立“天气管理局”,可以制造局部小气候,打气候战争,这一设想今日已不再科幻。不仅仅因为有了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中国用人工影响气候的行为已经很频繁。而且控制天气,这也是在频发的建筑风险的革命要求,且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

  这并非危言耸听。屡屡频发的建筑安全事故中,总是只见建筑在与天气做艰苦卓绝的斗争,赢了那是各利益方认真负责质量好,输了那是天气过于恶劣。总之,无论建筑与天气之间进行着怎样的斗争和斗争产生怎样的结果,关于建筑质量的一切因素都在旁观。

  这样的斗争中,建筑是多数胜不了天的,质量总在旁观的过程中,真相是难以被公众所揭开的。涉及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建筑,屡次上演着步步惊心,这着实让公众有了审丑疲劳。可没有谁愿意生活在一个安全随机的环境里。于是,质量标准在政绩和利益中难以拨云见日或者稍微降格的情况下,是不是我们要提倡一种建筑气象学呢?

  何为建筑气象学?就是在设计建筑时,除须考虑地震因素外,还须考虑风荷载等气象因素的影响,保证建筑设计既安全、经济和实用,又有合理的布局。就像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雏型——巢、穴和窝等一样,建筑时用材质量属于第二位,而风、雨、寒、暑等天气因素最为重要。

  只是这样一来,当人们掌握了建筑气象学,用豆腐渣垒成的建筑能够在大风中摇而不倒,尽管看着有些风险,但实际中不倒是不是也会导致后期的维修资金就没法申请到呢?没有后期的维修资金,那些将质量问题在建设过程中刻意隐藏起来的利益者,恐怕就没法从中牟取利益了吧。(马想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