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打工男子与拾荒老人5年相依为命“父子”情深(图)(2)

2011年12月06日 09:29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小冯搀扶着老曹,去搭乘前往九堡的公交车
小冯搀扶着老曹,去搭乘前往九堡的公交车

  出狱返乡途中丢失身份证明

  谈起老曹,曾同住清泰立交桥下的拾荒人“老胡子”羡慕不已,“老曹走运了”。而这个词,也是周围一带小贩的评价。

  2001年,老曹来到杭州,开始了流浪。这时的他,刚刚刑满释放。本该回老家宁波市北仑区柴桥镇老曹村的他,却因为一个意外,改变了之后的轨迹。

  “身上的一个包被偷了,里面除了不多的路费,还有释放司法通知书之类的身份户籍证明。”无奈下的老曹,上了开往杭州的火车,“反正家里也没什么亲人了,侄子们也都不认我了。”

  老曹1972年离开老家时,已是无房无地户。因为当时的各种原因,老曹开始“晃荡”。

  1996年,老曹在义乌帮人望风时被抓,被判5年刑,入衢州市十里丰监狱。

  出狱后的老曹,已年满60岁。也许是上了年纪后的心境变化,也许是5年的服刑反思,“我怎么可能再去做以前的事呢?我下不了手再做了。”老曹急促地说。

  无法回去的他,只有来到省会城市。“大城市,总能讨点活路吧。”从那后,清泰立交桥下,就成了他的“家”。白天,在龙翔桥一带捡可乐瓶,成了他的职业。

  直到遇上小冯,老曹结束了流浪。“我现在是一个70岁的老人,也想有个家。”老曹的眼睛里,带着忧伤。

  绍兴某村,是小冯的老家。16岁开始,他就外出打拼。本就关系紧张的家人,也就更为疏远。每提起家里事,小冯总会沉默,不愿多言。

  在外飘荡十余年,一点点打拼,小冯也想有个家,家里有关爱自己的亲人,哪怕这人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

  因为外地人的身份,水电工的职业,让他总与爱情无缘。“也有人劝我做上门女婿,但我不想。”小冯略显不好意思。

  而老曹的这床薄被,以及未动他分文的善良,似乎让小冯找到“亲情”。在外流浪的老曹,也让小冯心生不忍。

  漂泊一辈子,老曹想叶落归根

  在这5年里,他们辗转换了好几处住的地方。这都因为,老曹没有身份。

  “我怕房东发现这件事,会通知派出所,把老曹带到救助站。”小冯很担心。虽然在外,他们总以父子相称。

  老曹也总是特别小心,怕给小冯带来麻烦。虽然照例,他白天外出捡瓶子,但每次回家前,总先把瓶子卖掉,“免得背了一大包,让人知道,给他丢脸。”随后,他便找一家临近的厕所,洗干净双手。

  回家的路上,老曹买好晚饭,“两菜一汤,总少不了肉,他喜欢吃。”每天,小冯都会给老曹一些钱,“其实,很多次,他都不要我的,说身上还有。”

  日子平淡地过着,如果不用讨债,小冯和老曹都会很满足。

  但上半年查出胃上有恶性肿瘤后,小冯一下子开始焦虑,“我想早点给老曹找回户籍。要是我不在了,也就没人管他了。”

  于是,小冯开始为这事奔走。

  他去了老曹的老家,但被告知户籍早已注销。他去了十里丰监狱,却被挡在门口,一句“狱警已换,无法查底”,将他打发。

  “我也想落叶归根,有了户籍,我就能拿到低保。这份钱,可以减轻他的负担。”对于小冯不计较的赡养,老曹总心怀愧疚,虽然小冯从未求过回报。(记者 高逸平/文 杨晓轩/摄)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