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PM2.5是标,空气质量才是本

2011年12月08日 12:07 来源:沈阳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2月5日,PM2.5标准征求意见结束,环保部透露,民意普遍赞成将PM2.5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空气质量标准。此外,公众要求官方及时公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按照钟南山教授的解释,所谓的PM2.5就是可入肺颗粒,可全方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相比之前的监测,PM2.5进入到空气质量标准,首先意味着一种理念上的认同与观念上的进步。同时,也意味着随着媒体报道的不断深入,公众对于PM2.5的认知,以及对空气质量的忧虑终于引发了环保部门的重视。可惜的是,就算是PM2.5纳入空气质量,该标准若要全面实施,也得等到2016年,这个最后截止期限,未免与公众的要求相去甚远。

  其实,无论公众知道不知道PM2.5,这种对人体有害的颗粒都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的。所以,无论是PM10也好,PM2.5也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对空气质量检测的目的,不是为了创造多少个“好天”去掩耳盗铃,而是为环境治理提供确切的数据支持,更是对每个人的健康负责。

  另外,问题的焦点也并不在于PM2.5作为一种衡量空气质量的标准何时得以实施,而在于各地能否参照这一标准,切切实实地去抓本地空气质量治理,毕竟所谓的标准不过就是一个空洞的数据,而那些人眼根本看不到的颗粒,却可能随时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莫大的伤害。

  当下,一个基本的共识是,城市PM2.5居高不下的根源在于汽车尾气的排放,这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却不是所有的因素。美国的汽车人均拥有量比我们多得多,但PM2.5的数值却比我们低2到8倍,这实际上已经说明,汽车尾气并非致PM2.5升高的惟一原因,同时也说明,相比于美国,我们在治理PM2.5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而不是无所作为。

  所以,无论PM2.5何时进入到空气质量标准之中,成为衡量地方空气质量的一个硬性指标,各地都有必要把环境治理真正当回事,因为无论是汽车尾气,无论是对农药污染以及工业污染,甚至是吸烟,都可能导致PM2.5数据的上升,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疾病,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而言,任何有损于人的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都理应成为地方政府的头等大事,任何以发展经济为借口而忽略PM2.5的危害的行为,都是短视的,都是违背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的。

  我们应该感谢北京这场持续多天的大雾,这场大雾推进了PM2.5标准施行的进程,同时,我们更希望有关部门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无论PM2.5何时实施,加大对PM2.5的治理力度都是当务之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慧】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