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两老人接力救轻生女一人溺亡 女子亲属祭拜答谢

2011年12月15日 10:40 来源:中安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美名传百世,英灵垂千秋。”昨天(14日),刘景春的灵堂前祭拜者络绎不绝,他和老伙计杨正清接力救起轻生女的事迹已经传遍濉河两岸。当日上午,获救女子的亲属也来到老刘的灵堂前鞠躬拜谢。老刘和老杨的英勇事迹报道后,当地相关部门已经行动起来,准备为两位老人申报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孙子哭着找爷爷

  14日上午,记者来到刘景春(家人说与刘井春通用)的家中。房子很小,马秀莲、女儿和小儿子一家共5口人住在里面,家用器具也都很陈旧。

  “以前老头子也住在这里,太挤了。两年前,有个亲戚在滨河花园小区的房子没人住,老头子一个人搬了过去。”马秀莲说,本来她也准备搬过去陪老伴一起住,但为了照顾小孙子铭铭就留了下来,“我一有空就去看他”。

  老刘的小儿子刘永伟哽咽着说,13日父亲的遗体被送往殡仪馆之后,一家人回到家已是深夜。5岁的铭铭虽然不太懂事却也感到不安,看到大家忙里忙外,惟独不见爷爷,他就哭着闹着找爷爷。铭铭的哭闹声更让家人心痛,一家人整夜都没合眼。

  感谢陌生人告知

  马秀莲说,当时如果没有好心人帮忙,她很有可能成为救人事件的围观者。“13日下午,我接小孙子放学后,拎着小儿媳买的鸡准备给老头子送过去,突然接到儿子的电话说老头子可能出事了。”

  据老刘的大儿子刘永军介绍,一个陌生男子用父亲的手机给他打电话,“你父亲在濉河救人没上来”。赶到现场后,一个青年男子把手机递了过来,“我们一看手机真是父亲的,才知道确实出事了。”噩耗袭来,家人也没想到问该男子是谁,便匆匆跑到河边。

  刘永军推测,可能是陌生男子看到了事发过程,并在河边父亲遗留的棉衣里找到了手机。“我们也不知道他叫啥名字,我代家人谢谢他。”

  早年曾救人一命

  楼下搭起了灵堂,前来祭拜的亲戚朋友络绎不绝。记者了解到,刘景春在老同事和亲友中有口皆碑,大家都知道他乐于助人,早年他还曾救人一命。

  1982年夏季的一天,刘景春乘单位的车从淮北返回萧县老家,车开到一户徐姓人家时,他看到徐家的院墙倒塌了,一个老人还在废墟里埋着。危急关头,刘景春当即下车,与他人一起把老人扒了出来。由于当时机动车辆极少,老人双腿大出血,他急忙用单位的车把老人送往徐州的医院。

  刘永军说,获救的徐姓老人今年已90多岁,每次他回萧县老家时,徐老都念叨着说:“当年要不是你爸,我的命早就没了。”

  轻生女亲属答谢

  上午11时许,投河女子的姐夫孟先生匆匆来到刘家,在老刘的灵堂前鞠躬祭拜。

  “等她(投河女子)能下床了,我们一定让她来给老爷子磕头拜谢……”孟先生说,事发后他们一直在打听救命恩人是谁,14日上午通过三堤口派出所民警才找到老刘的家庭地址。

  “我父亲绝不会见死不救,他一向这样。人救下来了,也值了!”刘永军说,“他一直以党员和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虽然悲痛,但我们为他自豪。”

  拟申报见义勇为

  经本报报道后,刘景春和杨正清接力救人的事迹已经传遍濉河两岸,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昨天下午,淮北市文明办副主任刘学清向记者介绍,他已对两位老人的救人事迹进行了初步了解,深受感动。目前,工作人员已将两位老人的事迹整理成材料并向上级部门汇报,争取将他们推荐上“中国好人榜”。当地两月一次的“淮北好人榜”评选,也会将他们作为重点推荐对象。

  据了解,淮北市综治办已经启动了见义勇为行为确认申报程序,打算为两位老人申报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光荣称号。(新安晚报 肖干、韩友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慧】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