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探访京郊打工子弟学校:“垃圾村”里求学的孩子

2011年12月15日 16: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电 题:“垃圾村”里求学的孩子

  作者:吴鸿亮

  柴正汉在振华学校读四年级,这是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学校所在的左小口村是北京郊区最大的废品集散地之一,被称作“垃圾村”。数千名以收废品为生的河南固始人在这里聚集,柴正汉的爸爸是其中之一。

  因为跟着四处打工的父母迁徙,10岁的柴正汉此前已换过四所学校。2009年他第一次回老家上学,但不久又回到北京,因为“老家的老师爱用棍子打头”。

  不过,柴正汉并不太担心更换学校而失去朋友,因为他的朋友们也是流动农民工子弟,“换来换去又到了一起”。老同学徐伟就和他一样换过四所学校又来到了振华。

  柴正汉的爸爸靠收易拉罐为生,收入不稳定。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挣100元人民币,有的时候则一周只能赚到50元,因此生活十分辛苦。柴家用120元的月租在村里租了三间平房,柴正汉和四个亲戚同住一屋,和哥哥同睡一床。尽管距离最近的地铁站只要20分钟的公交车程,但柴正汉今年还没进过城。

  如今,柴正汉可能又要换学校了。因为爸爸说要把他换到环境更好的公立学校。柴家还没有一个大学生,他希望柴正汉能够读大学。爸爸甚至用两样小孩最渴望的东西刺激他:“念完高中买电脑,读到大学买手机。” 柴正汉自己也很争气,这学期的成绩是“良好”。

  其实,柴爸爸这样的愿望在振华学校的学生家长中并不多见。教文科的朱老师告诉中新社记者,这里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流动农民工的子弟,“大概只有四分之一的家长希望小孩考大学”,“大部分家长送孩子来只是希望帮忙看着”。初一班主任何老师介绍,“垃圾村”里很多学生读完初中就去读职高甚至辍学,“因为学校换来换去无疑对成绩有影响”。也有农民工收废品“赚了大钱”,但他们一般把孩子送去“垃圾村”外的“贵族学校”。

  对于柴爸爸要把孩子送去公立学校,朱老师很支持,觉得这样更能“成龙成凤”。

  其实政府方面也在努力改善打工子弟的学习条件,此前北京市教委已经给出承诺要让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转移到公立学校,不让任何一个打工子弟失学”。

  尽管条件有限,振华学校的老师也有自己的坚守,他们希望让孩子至少得到学校的关心和社会的爱。初一班的王允新父母生病,父亲更是因严重风湿失去劳动能力,“连起码的身体本钱都没有了”。何老师每次收到外界捐赠的衣服,都让王允新第一个挑。

  校长万俊杰告诉记者,学校每年资助高达400个学生,有的减免学费,有的全免。但“现在学校资金已经难以支持了,老师的工资也只好跟着减”,“老师也一直在离开,剩下来的就像在献爱心”。对于生活最困难的学生,万俊杰就自己再掏出两百元,“让他买件衣服、买个书包。这点钱其实帮不了什么,但孩子长大就好了”。 (完)

分享按钮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