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新生代农民工隐痛:业余生活是“睡觉”和“闲聊”

2011年12月21日 07:3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生代农民工隐痛:业余生活是“睡觉”和“闲聊”
李晓宜绘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当前,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42亿。在这一庞大的群体中,相当一部分是“80后”甚或“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是涌动在城市中的新鲜血液,然而他们中大多数同其父辈们一样,用辛勤汗水创造着城市物质繁华的同时,还要经受着城市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文化寂寞。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他们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政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专题协商会上,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呼吁,切实维护和有效保障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满足农民工群体的文化需求。

  休闲缺失最堪忧

  “不怎么休闲”与“该怎么休闲”

  “干活累,没事睡”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亦工亦农,非工非农”是他们尴尬的身份特征;“沙漠化,孤岛化”是他们内心的情感状态

  上班干活,下班睡觉。这是目前很多进城打工的农民的生活写照。有调查数据说,相比过去,农民工文化生活丰富了许多,但是离他们的实际需求仍然有很大差距。据调查,80%的农民工业余生活是“睡觉”和“闲聊”。

  除了“睡觉”和“闲聊”,上网、看电视依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主流活动,很大部分人处于“不怎么休闲”的状态之中;倘若要丰富一下休闲文化生活,又不得不去面对经济、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压力,“该怎么休闲”也是新生代农民工的隐痛。

  来自山东菏泽农村的李华在北京一家公司从事保安工作,今年19岁的他在岗已经快一年了。“除了上上网或看个电视之外就是回寝室睡觉”,这就是李华休闲文化生活的全部写照。“像看电影、旅游之类的活动一是没有钱,二来自己根本就不想动。觉得用单位的电脑或手机上个网之类的也挺好,从来就没怎么想着出去逛。”李华如是说。他一个月最多的花费除了生活费之外基本就是上网所需的流量费用了。

  同李华一样,他的几个同事也都大致处于这个年龄段,日常的休闲活动也都大多以上网聊天为主,公园商场一直没怎么去逛。他们虽然在北京生活挺长一段时间了,但是连单位周边的地理环境都还不很熟悉,有次要到附近银行办卡还是统一由单位人事员工带队过去的。“我们几个里头没一个人知道去那家银行该怎么走”,李华无奈地说。

  “对于我们这种工作来说,一天下来挺累了,哪还有时间精力去想别的。”其他保安也都认为在这里打工赚钱维持生计就已经足够了,好点的话还可以给老家寄些钱回去,至于所谓的休闲文化似乎离自己太过遥远。尤其对于那些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来说,高强度长时间的劳动使得他们即便有追求休闲文化的想法,也都没有体力与精神头去做了,甚至是一下班就赶忙洗洗睡了。

  在北京某旅社打工的王师傅是从河北农村过来的,在旅社工作近两年了。王师傅认为他平时接触到的打工孩子,多数不愿意与城里人打交道,反而喜欢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活动,更别说主动融入城市文化生活当中了。这种心态的产生多与他们“亦工亦农,非工非农”身份特征有关,有一种先天的失衡感与自卑感。在这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下,他们会更加封闭,即使有一些想要去体验的休闲文化生活也都被果断地放弃了。

  以李华为代表的一方是“不怎么休闲”,而还有一部分人是整天为“该怎么休闲”困惑挠头。许琳来自河南周口农村,一年前来到北京从事营销类工作,对自己的职业期望是能够在工作几年后升任部门主管。许琳充分利用着自己有限的业余时间,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除此之外,她还喜欢看电影和旅游等活动,可以说是“三高”(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的典型。既然想深造就要读书,许琳一有空了就到中关村、西单等大型图书商厦看书。“虽然我每次都能找到座位,但是总感觉还是少了些,基本上得上下几层楼寻找,否则就得站着了。”

  “至于其他的休闲文化生活我就基本都靠单位组织了,自己花钱看电影太贵,门票动辄几十块上百块,像我们这种收入水平,扣去房租和生活费,每月不向父母伸手要钱花就不错了。如果真有闲钱我还想用它去上个培训班什么的。”这是很多和许琳处境类似人的共同感叹。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已经出现了对休闲文化生活的“高渴求”现象,但现实生活条件的限制往往给他们浇上点冷水。当“高渴求”遇到“低现状”之后,这种强烈的落差更是让他们犹如置身于休闲文化生活的荒漠和孤岛。有专家指出,时间和消费能力只是造成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的一个原因。城乡文化隔阂,才是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遇到的最大障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