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2012预言引舆论末世恐慌 专家称或激活生命本能

2011年12月22日 11:44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些现象好像特别吓人,但是如果把它完全说穿,也就不吓人了。

  探讨末日,是为了抓住当下,激活生命的本能和警觉,让我们更热爱生活。

  主持人:记者 龚丹韵

  嘉 宾:严锋(《新发现》杂志主编,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解放观点:玛雅人2012的末世预言已经流传很久,后来美国科幻大片让它全球闻名。在2012年新年来临之际,东西方都在关注一个共同话题:地球是否真的面临一场浩劫?现在,连科学家也加入了研究,科学解释和研究理论层出不穷。为什么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大众会对末世预言如此感兴趣呢?

  严锋:可能是古老的恐惧和新的忧虑结合起来了。

  古代一直流传着关于末日的各种神话。玛雅人的预言,是根据他们的历法得出的,现在已经有人试图从科学角度做出解释,比如说那天正好是各种天体运行到某个位置,造成了南北极的互换倒置。听起来可怕,但是他们没有完全告诉人们的是,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其实南北极已经倒置过几百次了。一些现象好像特别吓人,但是如果把它完全说穿,也就不吓人了。又比如常常和末日论相关的几颗星连成一线的现象,每年都会出现,如果几星连珠代表凶兆,那我们早已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了。

  比较有趣的是,中国古代文明一直没有出现过末日预言,只留下“杞人忧天”的成语,带着否定意思,可能与儒家提倡积极入世,“不知生焉知死”的乐观精神有关。但是,在全球化作用下,“末日热潮”似乎也在我们这里发酵。

  不管怎么说,人类从文明诞生开始,就一直存在着对末日的恐惧心理。而今天旧的恐惧没有完全消灭,新的技术恐惧又和它叠加在一起。

  解放观点:新的忧虑究竟是指什么?

  严锋:科学让我们发现,地球比过去认为的要脆弱得多。比如说,科学家一直担忧小行星撞击地球。6500万年前就有一颗直径超过10公里的小行星落到地球,它释放的能量远远超过了原子弹,恐龙可能就因此彻底灭绝,之后才迎来了哺乳动物的发展。有人说,谁知道哪一天这样的景象又会重现?这种担忧不是出于神话和神秘主义,而是与科学发现有关。

  所以,新的忧患的一个来源是技术的发展。人类越是理解宇宙和生命,越能体会到世界是何等复杂和不可控。除了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外,还有许多末日幻想,本身就是技术的衍生品。比如现在纳米研究非常火热,上世纪有一位叫埃里克·德雷克斯勒的科学家认为,将来可能产生一种新的微型机器人,它在原子和分子的微观层面上操控物质,轻易地自我组织、自我复制。这种小到无形的纳米机器人,带来的后果难以想象。至于生物工程的其他争论:流行病毒、基因操控,是否会被恐怖分子利用等等,在信息畅通、学习能力空前提高的文明阶段,似乎一切皆有可能。还有科学家提出了“量子真空坍缩”,认为某种状态下世界瞬间就会完全消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位物理学家拉斐尔·布索甚至说,时间可能将在35亿年后停止。我总觉得即使自己消失了,写的稿子还存在,子孙后代还存在,人类还存在,还有点念想。但时间停止,就是彻底的虚无,非常惊悚……当科学介入了哲学思考,哲学和宗教还有安慰人的余地,但是科学却“很真相很犀利”。

  于是,一方面科学向我们除魅辟谣,让我们知道雷电不是神仙做法,但是另一方面科学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不安和不确定。

  解放观点:有人认为,大众的末日恐惧,是媒体的推波助澜造成的。

  严锋:各种末日想象经过媒体的传播,尤其是新媒体,一下子有了放大效应,说“末日论”是一些媒体的阴谋,并不为过。就好比近几年来的“天文热”,网络论坛非常火。某种程度上,“四十五度仰望星空”,与大家经济条件提高有关系。我注意到微博对这次天文观月有很大推动。为了看一次月食,网友们乐意开车到内蒙古,呼朋唤友,天文和旅游结合起来、和器材结合起来。看起来只是一种现象,其实有着多层次的内涵,有市场经济的缩影,有新媒体的呼风唤雨,有社交活动的渴望,也有感受自然变化的兴叹,以及对宇宙和人生的探索,像光谱排列一样,最低到最高的渴望,应有尽有。

  解放观点:“2012预言”也许只是创作噱头,但是全球人类对生存环境的集体担忧,是否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明态度,正在产生某些积极的转变?

  严锋:现代人对世界的危险感,远比古人敏锐。我们现在吃穿住行,也是“危机四伏”。现代化的生活,让我们获得的收益比过去大,面临的危险肯定也比过去多,时刻面临着生活的创伤感、失控感。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活,更不能改变整个社会,觉得时刻处于一种快崩溃的状态,失望大于希望,这种现代性的 “崩溃感”激发了人们对 “末日”作品的共鸣。年轻一代对生活的不确定、对未来的焦虑,加剧了 “末世感”。

  进一步说,灾难意识就是人的一部分,是人之为人,必须付出的代价。古代 “杞人”的价值或许一直被低估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 “末日恐惧”一直被回避、被压抑。西方文明采取的办法,是不断探讨死亡,由此体验生命、开拓生命的起源。

  顾炎武有一段著名的 “亡天下”论: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他说的 “世界末日”,是指文化的毁灭。如果人恢复到了生物的状态,那也是一种末日。比如说两个人流落到荒岛,必须靠吃人为生,吃还是不吃?一种观点认为,吃是生存的本能,未尝不可。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吃了,那就是人性的毁灭,是人类文明的毁灭,也就是世界末日。什么是末日?是个体的死亡,还是文化的灭亡?

  “末日热”一种是物理的,另一种是心理的,是现代人焦躁不安的投射。固然,末日想象的文化作品看多了,大众的兴趣有点“少年强说愁滋味”。但是把事情想得很可怕,也是生物的一种自我激活、自我反省。探讨末日,是为了抓住当下,激活生命的本能和警觉,让我们更热爱生活。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