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回顾2011:系列事件挑战社会公众道德底线

2011年12月31日 09:03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回顾2011:系列事件挑战社会公众道德底线
    最美妈妈——7月2日,杭州某小区,吴菊萍本能地伸出双手,接住了坠楼女孩妞妞。
    最男人——7月13日,抢修武汉汉正街电缆故障时的“裸身”一跳,刘跃青显示了中国男人的责任。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回顾2011年,我们周围发生的道德悲歌不是太多了,而是太沉重。

  很多时候,现实的戏剧性,竟然让人哑然无语。

  有些问题,底线低到了尘埃里,也会被粗暴突破。

  有人说,“如果没有一颗强悍的心脏,那么就学会麻木吧。”

  然而,再麻木的人,在孩子面前,也会有所动容。

  更何况我们知道,良知尚存,血仍沸腾。

  有些人,一次次突破着社会的道德底线,但另一些人,除了做看客,也在尽力,打捞沉没的良知。

  2011年,一半是冷漠,一半是温暖。

  2012年,不知这一半的温暖,能否捂热那些冷掉的心?

  2012年,世界不会毁灭,我们是否能够找到一处安放灵魂的暖床?

  2011年,有理由被看作中国道德建设一个标志之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十周年。

  也是这一年,一系列道德事件,挑战着社会公众的道德底线。

  孩子:能否不再受伤

  7·23动车事故后,还没搞清楚状况的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匆忙地站在了媒体面前。面对“如何解释结束搜救之后却有小女孩被救出”时,这位发言人给了一句令人震惊的回答——“这是一个奇迹”。

  后来,人们知道,这个奇迹不是靠老天的怜悯,而是靠一位警察的坚持。

  事故发生后,温州公安局特警支队支队长邵曳戎带队不分昼夜救援,一遍遍在车厢里搜救。邵曳戎说:“你不知道里面还有没有生命,万一有呢?你怎么向人家交代?指挥部同意我们在原地清理。我在废墟上临时当了指挥,让工人们先撤下,由我们开始清理。”在这群特警的坚持努力下,两岁半女童小伊伊终于获救。

  一个人,用他的坚持和责任,感动了社会。有网民说,“他的伟大之处在于,用救出小伊伊的‘奇迹’,演绎了在救援过程坚持生命第一的信念。这不是生命奇迹,是责任奇迹。”

  责任,在这个悲伤的故事里,显得那么软弱。小依依的生还,如果真算是一个奇迹的话,或许人们更希望,一个孩子未来将要面对的生活磨难,能够让那些真正应该担负起责任的人,心头掠过哪怕片刻的柔软。这算不算是另一种奇迹?

  无须再言,你懂的。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