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公司“收买选票” 网友强烈建议整顿关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投票公司“收买选票” 网友强烈建议整顿关闭
2009年06月19日 14:35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新闻追踪

  前昨两天,本报所反映的“投票公司”买票影响“海选游戏”结果的相关报道在坊间引起热议。有人认为应该叫停“海选游戏”的“海选”部分,有的则强烈谴责“投票公司”的钻空子,认为本意追求更公平的评选或竞技不应成为一场彻底的“刷票大赛”,希望有关部门尽早关闭非法“投票公司”,整顿评选市场。

  海选游戏的规则允许“收买人心”

  “投票公司”的“掘金渠道”昨天经本报报道后,不少市民认为主要是参选者的“名利之心”太重而带来了“投票公司”的红火,但作为本意是聆听民声的“海选游戏”则应该要保留下来。

  “说白了,‘海选’就是织‘网’,它的规则就是看你这张网能织多大,能织多大就注定参选者的胜算有多大。”在广州市当公务员的程先生说,“不管这张‘网’是由真实的人际关系资源去编织,还是来自竞选者的实力,要胜出,就必须‘收买人心’,你可以尽情地展现自我,影响、吸引陌生人投你一票;也可以自己去拉票,或动用你的朋友帮你拉票等。”

  记者发现,不少市民对“收买人心”是认可的。“以前是在舞台上跳几支舞,唱几首歌,去获得台下几个评委的高分支持,现在‘几个’变成‘全民’,就更得落力演出获取欢心,这也都是劳动成果的体现。”网友“蜜蜂猪”说。

  海选游戏不能掏老百姓的腰包

  据悉,虽然大部分人认为通过短信或网络点击获取人气的“海选”游戏本身并没有错,但也有市民认为,把老百姓的喜好建筑在自己收益上的做法应当批判。

  “这些活动往往连着高昂信息费。”一位市民认为,国内一些选秀节目不仅靠短信来提高参选者的人气,还成为了自己收益的一部分,使评选成了“圈钱运动”。“比方说,1条短信就得1元,是普通短信的10倍,这里面有通信公司的收益,当然也会有活动主办方的收益,所以也就助长了‘投票公司’的生存。那为什么我去支持自己喜欢的选手却得向别人交钱呢?!”

  有的网友认为,为了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家人和朋友倾其所有为选手拉票,使一些本来正规的评选越来越像富人之间的游戏,也给专门以“刷票”吃饭的“投票公司”提供了温床。“投票公司也吃准了想出名的人的心,不断研制相关的软件,败坏社会风气,也就形成了海选游戏与刷票的恶性循环。”华南农业大学外语系周老师说,人们利用网络等发达通信手段去“拉票”,甚至在报纸刊登一个版的自我宣传广告等,去寻求更广泛的支持,这是正常的;但如果雇佣投票公司进行地下拉票,就相当于对任何潜在选民说“你投我票,我给你钱”,就变成了“贿选”。

  建议司法监控投票公司造假

  “治标,关键还得治本!”接受采访的大部分年轻人认为,作为超级女声等选秀节目的原型,《美国偶像》其实也设有投票支持的方式,但并不通过短信赢利,而且有司法监控。“所以,关键是相关部门要设立门槛、追踪等手段,狙击恶性刷票的来源,打击非法投票公司,并规范选秀类的活动市场。”孩子正参加某可爱BB评选活动,需要靠网络点击率获取支持的陈姓母亲说,如果再不采取强硬手段,任由投票公司生存发展的话,将来我们国家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不堪设想。“靠才艺去拉票可以,但不能直接‘买票’!”

  “为了不使公众选票被金钱替代,我们在组织有关活动时是有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的”,团省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但也希望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规定,规范、净化公共评选活动,减少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性评比;同时还要采取更有力的打击措施,端掉这些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有极大杀伤力的地下公司。(谢苗枫)

【编辑:吴歆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