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子携朋友投资78万“失踪” 20天仅剩1.6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一男子携朋友投资78万“失踪” 20天仅剩1.6万
2010年01月07日 19: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宁波1月7日电(见习记者 沈文剑)老张相信王某,便将78万资金交给他,期望合伙赚钱。王某拿到钱,却携巨款“失踪”20天。被抓获时,其身上巨款仅剩1.6万,其它的钱“藏身”何处?记者今天从浙江省余姚市公安局了解到,诈骗犯罪嫌疑人王某已被刑事拘留。

  失踪?潜逃?

  去年11月28日,一妇女走进余姚公安局牟山派出所。她向民警反映,其丈夫自前天离家后,再没有回来,手机也关机。该女士因为丈夫失踪显得很焦急,同她一起来报案的还有一名男子老张。他们都为该失踪男子而来,报案内容却大相径庭。该女士报的是人员失踪案,而老张报的是诈骗案。

  据该女士陈述,丈夫姓王,现年48岁,上虞市驿亭镇人,现居余姚市。11月27日,王某带着很多钱出去做生意,结果再也没回来。她担心丈夫会遭遇不测。

  相反,老张反映的情况,却令民警感觉王某的失踪有些蹊跷。

  老张说自己是仙居人,2004年开始和王某因为做收购银子生意而相识,然后关系一直不错。11月27日,他是专程赶余姚。因为王某给他打电话,说有一笔收购银子的大生意。老张觉得有钱可赚,便筹了钱。

  27日上午,他先给王某29万元现金,中午又到银行提出20万元现金给他,还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转了29万到王某账户,合计78万。下午3时许,王某声称带钱与卖家谈价格,叫老张在他家等消息。老张回忆说,当天下午4点30分左右,王某还打来电话,说生意谈妥了,晚上回来吃饭,可之后再没消息。

  根据两人报案情况,民警分析认为,王某带着大量现金失踪存在两个可能:一是他遭到不法侵害;一是他携款潜逃。

  78万仅剩1.6万

  为揭开谜底,民警接到报案后,首先在王某平常可能出现的区域进行排摸,并前往银行查询其账户变动情况。通过初步调查,警方发现一些线索。

  27日下午,王某曾分两次在上虞两处农业银行网点取现金。第一次取了15万,第二次取了12万,转到其账户上的29万元仅剩2万元。取钱时间为当天下午的4点30分,正是老张接到王某最后一个电话的时间。

  随后,警方查看了银行监控视频。根据视频、音频,警方发现王某当时确实打了一个电话,内容也与老张报案时反映的情况吻合。很明显,王某在对老张撒谎。此时,警方基本确定王某有重大诈骗嫌疑,案件也被列为重大诈骗案件。后通过一系列调查,警方确认王某已携款外逃。

  12月13日,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通过对王某银行账户监控,警方发现他可能已逃到河南郑州。14日上午,由牟山派出所和刑侦大队民警组成的追捕组驱车前往郑州。在当地警方配合下,追捕组成员确定王某正藏匿在当地一家宾馆。

  12月18日下午4时许,抓捕组开始行动,成功将王某在该宾馆内抓获。王某落网了,但令警方意想不到的是,78万赃款只剩1.6万。短短20天,其余的钱到哪去了呢?

  还债?投资?挥霍?

  警方没有停止案件侦查和追赃脚步,通过反复审问得知,王某实施诈骗为早有预谋。因为生意难做,王某近年欠下不少债务。眼看到年底,其生活依然窘迫,于是想到老张。

  王某首先谎称已为老张联系好卖家,有200多公斤银子,让他带足资金。2009年11月27日,王某在得到老张现金和银行转款后,利用老张的信任,将其支开,开始自己的潜逃行为。

  当天下午,王某带着48万现金来到牟山农村合作银行,将欠下的10万元贷款还上;紧接着,他找到隔壁村的胡老伯。因为一年前,王某向胡老伯借了些钱。同时,考虑到要离开,王某写了一张欠债清单,将所欠的钱和债主列出,请胡老伯帮忙还上。在胡老伯那里,他一共留下30万元;随后,他来到同村田某处,拿出5万元让其代为保管;他又打的到上虞,找到另一债主梁某,还了20300元。此时,49万现金只剩1万多。

  当天下午4点30分许,王某又分别在上虞两处农业银行网点取出27万元现金。拿钱后,他故意打了一个稳住老张的电话。然后,王某开始逃跑。他先打的到嘉兴,拿出4万还给在嘉兴工作的哥哥,再打的到上海火车站,上了开往安徽合肥的火车。到合肥后,他又转乘汽车来到河南郑州。王某在郑州期间,从电视上看到一条关于南方甘蔗减产的信息,决定购买白糖投资,花21万买了40吨白糖

  通过努力,警方先后追回王某身上的1.6万,胡老伯那里的30万,田某保管的5万,王某哥哥的4万,银行存款2万,又将王某买来的40吨白糖以当前市场价卖出,追回18万多。不过,老张依然损失近19万。

  记者今天从余姚市公安局获悉,诈骗犯罪嫌疑人王某已被刑事拘留。(完)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