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贼自制“窃听器”探听住户底细 屡次行窃均得逞——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盗贼自制“窃听器”探听住户底细 屡次行窃均得逞
2010年04月01日 09:47 来源:四川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最近,乐山市市中区公安分局通江派出所连续接到三起离奇入室盗窃报案,现场勘查表明,犯罪嫌疑人在一幢楼房内大肆盗窃。更让人不解的是,居民极为隐秘的现金存放处,窃贼竟然知晓并盗走。

  昨日下午,乐山市市中区公安分局通江派出所副所长杨连武介绍了这三起离奇的盗窃案。

  藏在办公桌隔板的钱被偷了

  3月21日凌晨,乐山一幢居民楼内发生了入室盗窃案件。一位姓刘的个体老板回家后,发现自己底楼装饰门市中的两台电脑和藏在办公桌隔板内的8000元现金不翼而飞。

  民警在案发现场勘验发现,门窗完好、没有破门而入的痕迹,除了电脑和现金,犯罪嫌疑人没有动过任何东西。

  “这起盗窃案实在令人感到蹊跷:除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外,犯罪嫌疑人怎么知道受害人当天晚上有8000元现金藏在办公桌里?他又是怎么找到藏现金的隔柜的?”民警对此很费解。

  受害人刘林今年42岁,一年前来到乐山发展,在某小区租下民房与妻子居住,在街对面租赁门市,从事装修业务。2010年3月21日晚上,刘林因故回店较晚,没来得及将当天的营业款存入银行,便将收到的8000元现金藏在办公桌的隔板里。没想到,钱款当晚就被盗了。

  “这个藏钱的地方只有我和我爱人知道,我回家后就给她打了个电话说了钱的事。结果凌晨她一回来,就发现钱和电脑全没了。”刘林很纳闷。

  一周内同一单元三住户被盗

  就在所有人感到奇怪的时候,接二连三的怪事发生了。

  2010年3月24日早晨,在刘林夫妇门市被盗的3天后,通江派出所民警再次接到入室盗窃的报案。这一次,窃案发生在一幢居民房内,受害人是一对在城区经营水果生意的中年夫妇,案发当晚,夫妇俩将3000多元现金放入衣柜。第二天早晨起来发现,3000多元现金竟然不翼而飞。

  2010年3月27日,通江派出所辖区内再次发生入室盗窃案,犯罪嫌疑人仍然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悄悄进入居民家,盗走了受害人的2部手机和一个装有1000多元现金的提包。

  一周之内,发生三起入室盗窃案,作案手法相同,案发地点在一公里范围内。民警发现,三起入室盗窃案发生在同一个居民小区的同一个单元,犯罪嫌疑人同样凌晨作案。三家受害人两家住在3楼,一家住在5楼,都在同一个单元。

  然而,刘林夫妇被盗的门市距离小区足足有600米距离,这和发生在小区居住楼内的窃案有关吗?所有案件是同一个人所为吗?

  监控录像锁定可疑男子

  3月29日,民警发现一个重要线索:3月21日凌晨2点至4点,刘林夫妇门市被盗时间段内,门市附近的一家银行的监控录像拍摄下了一个画面,一个男子自东向西进入画面时两手空空,而当他离开时,却拿着两个包裹,包裹内是刘林夫妇失窃的电脑吗?

  接下来,在小区保安室的监控录像上,民警们清晰地看到在3月21日当晚,一个同样装束和体形的男子走出小区大门。而这一次,小区保安认出他是这里的一个住户,不久前刚刚搬进小区,就住在被盗楼层单元的4楼。

  民警调查发现,该男子名叫罗刚,今年33岁,马边人,3月初才开始租住在这个小区。

  这个名叫罗刚的男子虽然有重大作案嫌疑,可他怎么知道别人的家庭隐私?他如何能在别人家里进进出出?他有穿墙术?还是有顺风耳?

  民警对罗刚的房屋进行搜查,结果发现刘林被盗的电脑、手机。面对铁的证据,罗刚交代了自己行窃的过程。

  罗刚从事过更换门锁、建筑劳务等工种,练就出一身翻墙越楼、开锁换芯的本领。但对于自己是如何掌握别人的家庭秘密的,罗刚却始终不愿交代。

  一偷一个准 是“顺风耳”作怪

  民警在搜查犯罪嫌疑人罗刚房间的时候,意外发现一根改制过的“喇叭”样的东西,一根长约50厘米的竹管接着一个漏斗样的物体,前面大后面小,主管的一端缠着一圈密封的橡皮圈,“很像一个喇叭,但是又吹不响。”大家都觉得很好奇,一个民警把大的那头贴在墙上,耳朵一靠上去,从喇叭的另一头,民警们竟清晰地听到了隔墙的谈话!

  看到自己的秘密被民警揭穿,罗刚交代说,他小时候用捡来的废弃听诊器听筒玩过此类游戏,这次想筹钱吸毒,就萌发了制作“顺风耳”偷听的念头。没想到贴着那“小喇叭”,还真的探听到楼上楼下和隔壁住户的动静,摸清底细后伺机作案,竟一偷一个准。

  据民警介绍,这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声波传送原理,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探测到一墙之隔的任何动静。

  目前,犯罪嫌疑人罗刚已被送往戒毒所强制戒毒。等待他的,必定是法律的制裁。(文中受害人和犯罪嫌疑人为化名)

  成都商报记者 杨兴群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