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老中青三代谈“纪兰精神”:从“半碗饭”说起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2日 13: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盛夏六月,申纪兰与世长辞。在她守望一生的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纪兰精神”正在延续。

  “感悟红色西沟,传承劳模精神”“纪兰饮料”“西沟申纪兰主题邮局”……走进西沟村,关于“纪兰精神”元素的标语和标识随处可见。从“40后”到“90后”,谈起“纪兰精神”还得从“吃半碗饭”说起。

  【同期】山西省平顺县西沟乡党委委员 宇文杰

  吃饭的时候,有个同志剩了半碗饭,她非常严厉地训了他一顿,非常严厉。她说,当时我们的粮食来得多么不容易。申主任的碗,不管吃多少盛多少,吃完绝对是干干净净的。我现在习惯也是,吃多少盛多少,碗里绝对一滴不剩。

  【解说】申纪兰爱惜粮食的习惯众人皆知。“80后”宇文杰回忆,申纪兰深知农民种地不易,一生爱惜粮食,从不剩菜剩饭,她的这一行为影响了很多人。

  过去的西沟村荒山秃岭,石厚土薄。申纪兰带领村民植树造林,打坝造地,改天换地向自然斗争。1949年出生的张相和,称申纪兰为“婶婶”。“热爱劳动”是他对申纪兰最深刻的印象。

  【同期】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村民张相和

  她带头拿上工具,带上种子,中午带上干粮到山上种树。因为到山上走太远,中午回来吃饭耽误时间,所以就带上干粮。她就是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为人民办实事,始终保持一个农民的本色。

  【解说】以前,西沟村十年九旱,村民靠天吃水。在申纪兰的带领下,当地打出一口600多米深的水井,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难题。“70”后常永红回忆,申纪兰经常与村民聚在一起,分享劳动经验。

  【同期】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村民 常永红

  我理解的“纪兰精神”就是要能吃苦敢吃亏,脚踏实地好好干。

  【解说】引进电商、关掉污染企业,发展“红色”“绿色”“彩色”西沟……西沟村虽地处偏僻,但发展步伐与时俱进。2013年,西沟村建起香菇种植大棚解决就业问题。申纪兰从河南请来技术专家指导农民,作菌棒、搭大棚。干了大半辈子农活的“50后”王根考说,没想到除了玉米,西沟的地里还能长出香菇。

  【同期】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 王根考

  她经常跟人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作为领导干部不能想自己,要想大家。怎么样大家能富起来,所以她一直想的是群众。

  【解说】“90后”西沟展览馆讲解员王瑞霞与“申奶奶”相识3年,在她看来,“纪兰精神”就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同期】山西省平顺县西沟展览馆讲解员王瑞霞

  邻居家有什么事,她都要去帮忙。不管是下雨(或别的原因)她都要亲自去,而且办事效率特别高。就是这样一个人。

  【解说】申纪兰,一生扎根农村,初心不改,以一言一行书写“纪兰精神”。 如今,勤俭节约、脚踏实地、吃苦耐劳、与时俱进的“纪兰精神”已融入西沟文化,成为一种精神象征。

  记者 王惠琳 范丽芳 山西长治报道

责任编辑:【李雨昕】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