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探访千年古运河“灵渠” 曾由陡军世袭守卫600余年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7日 12: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探访千年古运河“灵渠” 曾由陡军世袭守卫600余年

  【解说】在加拿大时间8月13日,中国广西灵渠与四川都冮堰、浙江姜席堰、湖北长渠被确认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8月15日,中新社记者来到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灵渠景区探访了这个已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运河。

  【解说】灵渠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全长37.4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人工运河之一。享有“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美誉。

  【解说】历经两千多年,灵渠至今仍发挥着灌溉、排洪、漓江补水、旅游等作用,功能价值还在延续。基于此,灵渠也被专家们称为“活态的遗产”。

  【同期】刘建新 广西兴安县灵渠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

  首先因为它(灵渠)是非常的灵巧,设计非常的科学合理,然后它的功能也非常的全面,非常好使,最后它做出的贡献也非常大,所以古人有感而发,就给他命名为灵渠。

  【解说】灵渠设计精妙,分为南渠与北渠,沟通湘江、漓江,是古代唯一一条连接长江与珠江的运河。因漓江枯水期较长且海拔相对较高,古人故在南渠的源头建设了大天平与小天平两个拦水坝,拦高湘江水位。使灵渠从水源充沛的湘江流向漓江,保证灵渠能一年四季通航。而后又在大小天平的基础上建设了“铧嘴”,减缓水流对大、小天平坝的冲击。

  【同期】刘建新 广西兴安县灵渠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

  长城大,灵渠秀,长城阳刚灵渠阴柔,长城体现中华民族的勤劳,灵渠是体现中华民族的智慧,我是这样来给他进行一个对比的。

  【解说】灵渠作为古代重要的运河,为保证一年四季顺畅通航,灵渠上专门建立了“陡门”,也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船闸的雏形。在航运巅峰时,灵渠上共建有陡门36个。

  【同期】刘建新 广西兴安县灵渠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

  陡门出现以后,不知道最早哪个年代,但是最明确的年代,就是在明代就专门有一支这样的队伍,叫做陡军。平时他(陡军)可以种田,也划拨了一些田地给他们耕种,有船只过,主要是官方的船只过的时候,他们必须负责开启和关闭陡门,平时还得管理陡门的管理和维修(以及)保护,所以叫陡军。

  【解说】陡军在由“季、严、宿”三姓人士世袭,是明代时疏通灵渠的官员严震直的部下,直至民国时期,灵渠上依然还有陡军忙碌的身影。陡军存在时间跨度长达600余年。

  【解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在灵渠写下了“时巨舫鳞次”的文字,形容水运的繁忙。在清代,古人也留下了“连樯衔尾”的记载,讲述了当时船队连贯不断,船只之间首尾相连的盛况。

  【同期】刘建新 广西兴安县灵渠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

  据说是平时(每天)一般保持在三四十艘的水平,最高峰也有两三百艘的时候,陡军的繁忙程度,用一个诗来表现,当时我们兴安的县令,叫陈关调,他的一首诗里面有这样的描述,叫做“启闭无时休”。启闭,开启,关上就是闭上。启闭无时休,就是没停过。

  【解说】灵渠除了是古代运输大通道,同时也是重要的水利灌溉设施。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湘桂铁路的建成让灵渠的运河功能迅速弱化,而灌溉成为灵渠主要的功能。目前灌溉面积约6万亩。

  【同期】刘建新 广西兴安县灵渠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

  “昼听公私过船”,官方的船和私人的船,白昼可以过船。“夜听溉田”夜晚就允许老百姓灌溉,它是很好的处理好了,通航和灌溉的关系,但这是后世的一种记载,就是唐代有可能出现了这个灌溉功能。

  【解说】如今灵渠两岸古树参天、水清如镜、文物古迹众多,灵渠伴随而生的古桥、古亭、石刻、水街引人注目。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前来,也让这条千年古运河重新热闹了起来。

  【同期】李梦茹 游客

  我是从内蒙古过来的,就是看到这边的水利工程,就是做得非常的巧夺天工,我感觉非常好玩,有水的地方都很快乐。

  (蒙鸣明 王以照 朱柳融 广西桂林报道)

责任编辑:【叶攀】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