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A股红盘收尾沪指年跌14.3% 表现大型市场中垫底

2011年01月01日 02:55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A股红盘收尾 沪指全年跌14.3%

  昨日重返2800点,两市总市值达26.5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全年表现大型市场中垫底

  随着昨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定格在2808.08点和12458.55点,中国股市挥别2010年。沪指在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红,但全年累计仍跌14.3%,大小盘股呈现“冰火两重天”。

  A股融资居前涨幅居后

  昨日沪深A股出现上涨,沪指收报2808.08点,涨1.76%;深成指收报12458.55点,涨2.63%。

  但从全年来看,A股跌幅仍较大。尽管上证综指在最后一个交易日成功重返2800点上方,但全年累计下跌14.3%,这一幅度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处于垫底位置,表现仅仅好于饱受债务危机困扰的西班牙市场。在大型市场中处于最差水平。

  A股在2010年经历两大考验,在上半年,严厉的地产调控出台和银行股再融资,使得地产金融股持续低迷;而在下半年,通胀和由此引发的政策紧缩预期成为主导A股走势的主要原因。

  虽然大盘表现低迷,但A股筹资能力仍惊人。证监会数据显示,2010年前11月,A股IPO筹资4579.39亿元,配股、增发和权证行权融资3418.93亿元,其中多数再融资来自定向增发和配股。而根据全球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中国沪深两市IPO募集资金累计高达669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同期美国市场通过新股发行筹集到的资金额420亿美元。

  大小盘股“冰火两重天”

  2010年A股呈现出严重的结构性分化的局面。大盘股下挫,中小盘股活跃。全年沪指跌14.3%,但代表中小个股的中证500指数上涨10%;而代表沪深两市大蓝筹的沪深300指数全年下挫12.5%。

  这样的结构性格局也使得2010年以股票市场为基础的基金、集合理财等产品呈现分化。在公募基金中,2010年预计有超过半数的偏股基金取得正收益,其中部分基金回报超过30%。

  投资者对于消费、科技等抗周期股票的青睐也使得这些中小盘股目前股价高企,不过目前多数机构投资者仍看好这些股票2011年的机会。如国投瑞银基金指出,2011年建议关注大消费主题、新兴产业群主题等。

  股票总市值全球第二

  虽然市场低迷,但A股市值处于全球前列的情况没有改变。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12月30日的讲话中指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已有上市公司2062家,投资者1.3亿户,证券公司106家,基金公司62家,期货公司163家,股票总市值全球第二位。

  沪深两市昨日的总市值达到26.5万亿元,流通市值达到19.2万亿元。流通市值占总市值的比例达到72.5%。这一市值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中处于第二位,这也是2008年以来沪深两市市值连续第二年增长。

  目前沪深两市的市值较2009年末的24.4万亿元小幅上升8.6%,较2007年32万亿的总市值还有较大距离。但从目前2808点的点位看,目前的市值是2006年类似点位附近的3倍左右。2006年底沪指收报2675点附近,当时的市值是8.8万亿元,目前26.5万亿元的市值较当时增长2倍。

  本报记者 吴敏

  - 后市展望

  “震荡”或仍是A股主旋律

  在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的背景下,“震荡”或仍是2011年A股市场的主旋律。

  光大证券首席分析师滕印认为,从历史上货币政策变动与证券市场走势关系来看,一般而言“宽松”货币政策对应全局性的牛市或阶段性大行情,“紧缩”货币政策对应熊市或阶段性大调整。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常会伴随证券市场的大幅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十二五”规划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民生勾画出发展路径,“震荡中的结构性机会”成为市场人士对新一年股市的共识。

  中欧新动力基金拟任基金经理苟开红表示,展望未来的五到十年,依靠投资与出口拉动GDP快速增长不仅不现实,而且不可持续。“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可能更多地来自于消费领域以及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新能源和内需拉动,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主题。”

  纽银梅隆西部基金管理有限公司CEO胡斌则用“震荡向上、局部牛市”来描绘新一年股市。“上蹿下跳的‘猴市’和局部的‘小牛’,将是对全球经济复苏中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确定性投资机会的最好验证。”据新华社电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