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基金业三年来规模停滞不前 2010年缩水逾千亿元

2011年01月14日 13:3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步入弱冠之年,中国基金业也走过了高速发展的12年。但与基金年度发行数量连创新高相比,基金业发展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事实:自2007年以来,中国基金行业规模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在2010年缩水1739亿元。

  这意味着,基金业进入了发展瓶颈期。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现阶段存在的信任危机、制度缺陷和渠道瓶颈,成为中国基金业发展道路上的一系列难题。

  2010年基金缩水逾千亿元

  刚刚过去的2010年,虽然机构的统计各不相同,但公募基金行业规模整体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整个基金行业的规模由2009年末的2.69万亿元下降至2010年末的2.52万亿元,缩水1739亿元。这与2007年高峰时期的3万亿元规模相比,下降明显。

  与前几年前十大基金公司所占份额逐步增加不同,2010年末前十大基金公司所占份额首次出现下降,份额占比从2009年末的48.57%降至47.84%。

  事实上,新发基金规模赶不上存量基金的大幅缩水是行业资产缩水的主要原因。2010年新发基金资产净值为2421.50亿元,但存量资金净值缩水达4121.50亿元,且整个2010年一直处于小幅净流出的状态。

  “在储蓄存款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基金却在不断遭遇赎回,说明行业发展遇到了瓶颈。”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说。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现阶段存在的信任危机、制度缺陷和渠道瓶颈,成为中国基金业发展道路上的一系列难题。中国基金业年鉴编委会执行主任王连洲指出,基金若没有好的机制就难以创造好的业绩,没有好的业绩就难以有大的发展。

  随着阳光私募、券商资产管理的兴起,理财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投资者对公募基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基金业如何及时转型以提升竞争力,成为整个基金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精品化路线突破行业瓶颈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发展阶段。从行业发展阶段来说,一般可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经过12年的发展,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多元化、差异化、精品化路线成为这一阶段基金公司发展的方向。

  在业内人士看来,前几年基金业的发展过于追求规模,但是产品同质化却很严重,未来这一现象必将发生改变。

  富国基金总经理窦玉明将基金业与家电业发展进行对比。他说,在刚起步的10年,市场上只要有彩电就可以卖掉,那时是高速增长期,属于卖方市场,“基金行业开始也是卖方市场,当时同样不存在基金发行的问题。”

  然而在第一阶段最成功的家电公司长虹却在第二个阶段遇到了问题。窦玉明认为,基金公司也是如此,如果只梦想依靠规模战胜对手,却没提升产品质量,没有走差异化、精品化路线,那么在第二阶段反而会落后。

  2010年来许多基金公司纷纷在产品上推陈出新,债券型基金引入“分级”概念,“一对多”专户理财试水股指期货,Q D II投资海外债券市场……

  与此同时,基金公司自身也在寻求差异化发展。易方达基金有意发展数量化投资,率先运用期指设立对冲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则有意打造中国ET F一站式平台。

  从上述发展不难看出,自主创新是未来基金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产品差异化也将成为未来基金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有人预言2011年中国基金业会迎来一次伤筋动骨的改革。

  争取机构等高端客户

  除产品创新外,吸引机构客户对基金公司来说也是一大发展机遇。2010年整个基金业带来的营业收入超过了300亿元,而机构业务还不到10亿元,整体来说机构客户的规模相对较小,增长潜力巨大。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国投资者结构“二八现象”比较明显,20%的投资者掌握着资本市场多数的资金。今后几年中国的机构客户会超过零售客户,高端客户将是基金公司努力争取的一部分人。

  据悉,社保基金已经在2002、2004、2010年进行三次选举,三次共选出16家基金公司作为社保基金管理人。

  中国证监会基金部副主任洪磊指出,基金行业要想迈上新台阶,必须要取信于民,形成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共识,最终让中国基金业像成熟发达市场一样,取得和银行不相上下的地位。

  相较于竞争激烈的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市场潜力巨大的专户理财更被市场所重视。在招商基金总经理成保良看来,如何扩大专户理财在中国高端资产管理市场的规模,提高专户理财在投资者理财规划中所占的比重,是每家基金管理公司立足高端资产管理市场所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窦玉明说:“现在全球有一个潮流,对冲基金和公募基金公司逐步相互融合,公募基金也可开发绝对回报的产品,而对冲基金也开始做公募基金,两者相互渗透。”(桑彤)

参与互动(0)
【编辑:郭嘉】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