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双汇“黑洞”引各方上演逐利失德闹剧

2011年04月29日 07:3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自双汇集团发生“瘦肉精”事件以来,在媒体和公众的持续追究之下,双汇股票在跌停、停牌、复牌再跌停、又停牌、复牌震荡的循环中延续。有关专家认为,此间企业、基金公司、券商分析师各自站在自己的利益层面,或作秀公关,或减持抄底,或乱发研报,上演着一出又一出逐“利”失“德”的闹剧,不仅让公众与中小投资者无所适从,也暴露出证券市场透明度与执行力缺乏弊端。

  “瘦肉精”余波未了 股市博弈激烈

  随着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逐步演化升级,证券市场便围绕“双汇遭遇涉及食品安全的重大危机时,能否轻松过关”展开了激烈的博弈。

  3月15日,媒体曝光河南部分养猪场的“瘦肉精”生猪流入双汇集团子公司济源双汇,当日,双汇股价以跌停收盘。次日,双汇宣布停牌,停牌前双汇的股价为77.94元。

  4月19日,双汇复牌以后连续遭遇两个跌停板,股价下滑至63.14元。4月21日,双汇被机构“追捧”,全天换手惊人,成交金额高达34亿元,收盘价离翻红仅一步之遥。

  随后双汇又被媒体曝出“公告虚假陈述”停牌,4月25复牌后股价一度跌停,并创出“瘦肉精”事件爆发以来新低56.61元,接近此前集团承诺的56元/股的要约收购价。至此,多空双方在58元价位展开激烈争夺战,成交量也迅速放大,显示有游资和机构进场,抄底求反弹的行为。

  “瘦肉精”事件在把双汇集团拉入食品安全漩涡的同时,也让投资者承受了巨大损失。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共有169只基金持有双汇,累计 持 有 双 汇2 .1 6亿 股 , 占 双 汇 流 通 股 的35.66%。包括兴全、国泰、大成、上投摩根等明星基金公司。其中兴业全球基金旗下的兴业全球趋势、兴业全球视野所持双汇数量位列各基金的第一和第三位,旗下6支基金合计持有2553.77万股,并在双汇“瘦肉精”事件爆发后,遭遇巨额赎回。

  对此,有财经专家表示,“瘦肉精”事件以来,双汇屡屡出现巨额成交。背后是机构之间对双汇“能否轻松过关”迥然不同的看法,也说明一些机构认为食品安全事件是“小事”,企业违规成本不会太高。

  上演逐“利”失“德”闹剧

  近期,双汇在资本市场上引发的争议并非仅有多空激战这一项。真正让公众感到迷惑和质疑的是,事件发生以后,相关企业、基金公司、券商分析师等,各自站在自己的利益层面,或作秀公关,或发“研报”,上演着一出又一出逐“利”失“德”的闹剧。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双汇集团展开了一系列自救行动。然而,双汇的自我救赎却显得颇具“秀”味。3月16、17日,双汇集团连续两天在其官网上就“瘦肉精”事件发布声明,向消费者致歉,责令济源分厂停产整顿,将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而最具戏剧性的场面发生在3月31日,当天举行的双汇集团万人职工大会上,与双汇集团负责人万隆鞠躬致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现了经销商高呼“双汇万岁、万总万岁”的惊人场面。

  4月18日,双汇因复牌公告“漏失”关键内容,又陷入了“信披门”:被迫承认未提及无条件退货的承诺。有网民发文质疑,双汇面对“瘦肉精”事件不思改正,又陷“信披门”。这场“秀”味十足的危机公关到底有多少诚意?

  面对“瘦肉精”事件,原本应该坚持公平客观的券商调研报告发生异变和混乱。媒体披露资料显示,“瘦肉精”事件曝光当天,银河证券分析师董俊峰就发布题为《“健美猪”事件不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研究报告,预计2011年双汇备考每股收益为3 .1元,维持“推荐”评级。4月1日,董俊峰再次发布《上半年有望恢复正常水平》研究报告,将双汇2011年备考每股收益上调为3.23元。4月19日,双汇公布2011年业绩快报,董俊峰将2011年每股收益调整为3元。中投证券则表示“70元以下我们强烈建议买入”。日信证券也发布了《双汇:等待刀掉落到地上,我们再从容捡起》的研究报告,认为双汇60元以下可安全介入。细细琢磨券商研报就能发现其中许多不合理地方。比如中投证券以“瘦肉精”事件前的估值来评判公司股价被低估,似乎完全漠视了“瘦肉精”事件的影响。

  券商分析师在此关键时刻“力挺”双汇,用意何在?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庞大的利益链条中,券商分析师往往会被机构绑架,甚至就是合谋者。

  如何能让“类双汇”不再危害大众?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最关注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双汇是占据全国40%市场份额的肉类加工的龙头企业,却曝出“瘦肉精”这样关乎企业诚信和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更令公众感到不满的是,面对“瘦肉精”事件,相关企业和基金公司、券商分析师展现出的系列行为和各色表演。

  广东金融学院副院长陆磊认为,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说明我们的市场、主管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有可能会成为这类企业的兜底者和保护者,对食品安全问题太容易“原谅”和“忘记”,让这些缺乏诚信和道德的企业轻易“过关”,继续“红火”。

  有关专家认为,双汇在“瘦肉精”事件出来以后,不是认真反思自身问题,而是忙于计算自身得失,并意图运用公关手段侥幸过关,最终损害的也是企业自身。

  独立财经撰稿人曹中铭认为,信息披露一直是A股市场的“老大难”问题,市场年年都在议论违规成本低的问题,双汇发展涉嫌隐瞒关键承诺,再次印证了这一弊端,更是向现行的信息披露制度发起了挑战。 记者 武彩霞 赵瑞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文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