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蓝筹股或已触底 小盘股仍需“挤泡”

2011年06月02日 10:4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前全部A股整体市盈率(TTM)为16.43倍,已十分接近2008年10月份的历史底部水平,而在“估值底”的支撑下,市场也展开了反弹。从估值结构的角度看,以沪深300为代表的蓝筹股估值底部更为坚实,其长期投资价值已然显现。部分小盘股的估值水平尽管较前期大幅回落,但较业绩增长仍显过高,在整体市场估值中枢下移的情况下,投资者仍需甄别价值合理的成长股。

  蓝筹股触及历史底部

  当前全部A股的整体估值水平已处于底部区域。截至6月1日,全部A股整体市盈率(TTM,下同)为16.43倍,而A股近十年整体市盈率均值为27.37倍,历史最低市盈率为2008年11月4日时的12.35倍,当时上证综指为1706.70点,而2010年7月2日上证综指下探至2319.74点时,A股整体市盈率为16.34倍。从估值水平看,A股已与2010年7月份市场底部基本持平。

  大盘蓝筹股被明显低估。根据统计,当前沪深300整体市盈率为13.33倍,而沪深300历史最低市盈率为12.02倍,2009年7月2日沪深300整体市盈率为14.02倍。因此,尽管当前上证综指2743.57点距2319.74点仍有一段距离,但大盘蓝筹股的估值水平已经低于当时的估值水平。一方面,大盘蓝筹股近两年业绩的持续增长抬高了整个A股市场的估值底部;另一方面,近两日的连续反弹或许表明,在蓝筹股业绩稳定增长的背景下,寄希望指数跌至去年7月时的阶段底部以下或许并不现实。从市净率的角度看,蓝筹股的低估更加明显。当前沪深300整体市净率为2.16倍,而2010年7月份沪深300整体市净率最低为2.25倍,2008年10月沪深300整体市净率最低为2.12倍。

  事实上,A股5月份的下跌主要源于市场对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尤其在通胀水平持续高企的情况下,市场对政策可能超调并最终导致经济“硬着陆”的担忧有所加剧。根据统计,目前沪深300成分股中有30家公司预告了今年中期净利润变动幅度,其中预增的有21家上市公司,其中12家上市公司预计中期净利增幅大于一季报业绩增幅。这或许表明,在当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较为明确的背景下,蓝筹股盈利增幅或有所下滑,但整体盈利正向增长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目前机构对A股较为悲观的盈利增幅预测也在15%左右,只要中国经济不出现明显的“硬着陆”,大盘蓝筹股的“估值底”成为事实底部的概率较大。分析人士认为,根据历史经验,8%的GDP增长率为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分水岭,如果国内GDP增速低于8%,上市公司业绩出现负增长的概率较大,在此背景下,A股整体估值水平可能被动上移。而就目前国内经济环境看,只要宏观政策不出现明显超调,A股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增速至少能够维持在15%以上。因此,即使在当前市场底部具体位置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低估值大盘蓝筹股也已经具有了长期投资价值。

  小盘股仍需甄别

  相较于大盘蓝筹股,小盘股在本轮下跌中的调整幅度更大,估值泡沫挤出更明显。当前中小板整体市盈率为34.56倍,处于自2009年以来的低位。而创业板整体市盈率为44.22倍,处于历史低位。纵向看,创业板指数已经创出了历史新低,其估值水平也处于历史低位。但是,创业板于2009年10月创立,其历史尚不足两年。况且,创业板一直处于高速扩张阶段,并且新股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的“三高”问题一直存在,直到最近一个月才有所收敛。此外,目前创业板流通市值为2240.83亿元,总市值为7324.72亿元,显然,二级市场中的创业板投资者将面临来自PE窗口退出以及上市公司高管减持的巨大压力。因此,简单地根据创业板的历史估值水平断定当前创业板泡沫已尽略显草率。

  相对而言,PEG指标用以衡量成长股的估值水平或许更加科学。根据统计,一季度中小板整体业绩增幅为27.83%,创业板整体业绩增幅为37.50%,根据测算,中小板和创业板个股的整体PEG分别为1.24倍和1.18倍。理论上,PEG为1倍时,表明个股成长性匹配其估值水平,而PEG越小表明其被低估程度越高。因此,从整体上看,目前中小板和创业板的静态估值仍然略高。

  当前市场最为关注的是上市公司中报业绩,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上市公司中报整体业绩增幅继续下降,那么中小板和创业板后市仍将面临“挤泡沫”的过程,其估值中枢或将进一步下移。不过,当前创业板和中小板有不少个股的估值水平已经调整到位,甚至有部分个股在本轮调整中遭到“错杀”,如果其中报业绩能够维持稳定增长,不出现较大的业绩“变脸”,那么对投资者而言,捡“便宜货”的机会或为时不远。 记者 曹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