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券商回应直投+保荐争议 吁放行股权投资基金业务

2011年06月19日 23: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北京6月19日电(记者 周锐)经过4年的发展,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已初具规模。但近来,对“直投+保荐”模式的质疑声却频繁见诸于各个媒体。人们指责,隐藏在这一模式背后的利益输送搅浑了PE市场。

  质疑声中,券商们颇为苦恼。在近日召开的券商直投业务座谈会上,他们解释说,目前的监管措施和自律措施完全能够避免出现利益冲突问题,PE腐败和直投业务也没有任何关系。在经济业务收入明显下滑的情况下,建议监管方将直投业务由试点转向常规,同时允许券商直投开展股权投资基金业务。

  暴利不可持续 PE终会回归本质

  中金佳成投资总经理刘钊表示,券商直投业务之所以受到关注,主要是创业板推出后,“三高”现象出现使得券商直投业务回报较高,导致社会怀疑券商“保荐+直投”模式存在利益输送的可能。但实际上,券商直投一直是在严格的监管下、高度的自律中进行规范运作的。

  中国证券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说,券商直投业务目前没有发现重大违规和重大风险,试点在制度设计、审核把关和持续督导方面都比较严格。首先,严格控制投资风险,实行法人隔离制度;其次,实行人员独立和决策独立,实现了信息隔离和业务隔离;此外,券商直投也要求信息公开。

  海通证券董秘金晓斌指出,PE腐败和直投没有任何关系。目前,券商直投突击入股比例不到8%,是很小的一部分,绝大部分突击入股案例不是券商直投。而且,在套利空间存在的情况下,就算没有券商直投,突击入股现象也还是会出现。

  券商们同时指出,随着创业板价格回归,套利空间正逐步缩小。招商证券副总裁孙议政表示,券商直投的收益应锁定企业价值的增长,而绝非一二级市场的价差。

  国泰君安创新投资董事长何斌也强调,资本市场结构性的问题不会长期存在,目前,以价格实现为目的的套利空间正在缩小,企业也越来越不欢迎搭便车的投资者。长远看,PE最终将会回归其本质,即通过资本注入,与企业形成伙伴关系,帮助家族式企业转变为靠团队管理的企业,帮助靠团队管理的企业转变为公众公司。

  竞争空前激烈 券商面临资金压力

  在券商们看来,“十二五”期间,企业直接融资比例的显著提高将让股权投资行业迎来极好的发展机遇。

  目前,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国内民营资本、产业资本也大量涌入。据清科统计,2011年1季度,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募集活动持续提速,当季募资总额89.23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04倍。何斌指出,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还处于试点状态下的券商直投就显得相对弱小。

  中信证券企业发展融资部高级副总裁刘志宇指出,国内的股权投资行业目前陷入同质化竞争,往往是十家八家扎在一个项目中竞价,在提供附加值,价值发现方面的比拼还不足,因此,未来企业肯定倾向于能带来增值服务的投资人。

  他表示,长远看,券商系、银行背景以及已经拥有了很高市场信誉的投资者将成为市场的主导。“券商直投跟随效应”的形成,说明券商直投的专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市场认可,但可持续的资本来源问题正在成为其发展的阻力。

  券商们因此建议监管方将直投业务由试点转向常规。只要具备条件的证券公司都可以开展直投业务,建立市场化团队,扩大市场影响。其次,是允许券商直投开展股权投资基金业务。

  银河证券副总裁兼直投董事长李梅表示,目前市场之所以对券商直投业务存在质疑,主要原因是直投业务都是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在运作投资。“如果直投业务资金来源多元化,未来有老百姓的资金进来,让直投公司管理大家的钱,让整个社会来分享直投公司的投资成果,‘保荐+直投’模式就不会受到质疑了。”

  国泰君安也指出,开展股权投资基金业务,既能使券商发挥自身优势,也有利于拓宽社会投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

  中金公司率先获批股权投资基金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证券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券商直投的试点情况。他透露,试点4年来,共有34家券商获得直投资格,直投子公司共注册资本216亿元。其中,28家券商的直投公司已经投资项目229个,总投资金额达到102亿元,所投项目中有29个已经上市。

  此外,已获得直投资质的证券公司中有三家正在进行项目筛选和考察,尚未进行投资。另有3家正在筹建其直投公司,业务尚未开展。目前,28家券商的直投公司中有16家已经开始盈利。

  除自有资金直接投资外,证监会已经批准5家券商的直投公司管理6只产业基金,其中3只已经设立并投资,另外3只正在筹备中。而中金公司已于去年获批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成为国内首家获批此项业务的券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