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推进国际板建设述评:股指涨跌别拿国际板说事

2011年06月21日 11:48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特别是自今年5月下旬召开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传出“国际板推出条件快要成熟”的消息之后,每逢大盘出现暴跌,市场必将国际板列为引发市场下跌的重要原因,乃至罪魁祸首。难道国际板真有这么大的威慑力?

  国际板被拿来说事儿已不是第一次了。自2009年5月12日上海市政府在《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两个中心”建设实施意见》中提出积极支持上交所国际板建设以来的两年内,市场时常会拿国际板来解释大盘为何下跌。

  其实,这种现象不仅为国际板所独有。中小板、创业板和股指期货在酝酿、筹备、推进及成立的不同阶段,股市无一不时常以“圈钱”和“分流市场资金”等多种原因来对这些金融创新进行负面解读。然而,历史数据显示,这些金融创新最终都没有影响股市的长期运行趋势。就拿国际板来说,自2009年起筹备以来的两年内,股市的表现也是有涨也有跌,因此总不能说涨与国际板无关,跌就是国际板之祸。

  那么,通常影响股市涨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回顾一下历史。早在2002年,当时市场无一不把大盘下跌的原因归咎于国有股减持。当国务院在6月24日宣布停止国有股减持之后,股市虽为之一振,但在暴发了著名的“6·24”行情后,大盘仅维持了三天涨势又步入跌途。原因何在?在经历了网络股泡沫的狂炒后,绝大部分上市公司股价已被严重高估,失去了投资价值。并且,经历过2001年暴跌、多起上市公司造假及黑庄事件后,投资者对市场产生了严重的诚信危机。

  类似的现象在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又如,1994年时逢经济过热,通胀率一度超过27%,宏观政策加大了全面紧缩力度,但市场依然认定扩容才是导致大盘下跌的“元凶”。所以,当证监会宣布包括暂停新股发行等三大政策后,股市虽随即应声上涨,但也只维持了一个多月后还是照样下行,直至1996年紧缩政策放松后才迎来新一轮牛市。

  因此,须知股市自有其内在运行规律,上市企业的质地、市场外部的宏观环境与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等因素一直是决定股市行情的最基本因素。

  再看本轮行情走势,上证综指自4月18日创出反弹新高后开始回调,在5月份突然加大下跌力度。的确,这段时间正是各方热议国际板设立的密集阶段,但也是多项重大内外因素变动、交织和影响的时期。

  首先,通胀高烧不退,3月份以来连续三个月超过5%以上,5月份央行在保持每月上调一次准备金率基础上加发三年期央行票据,超出市场普遍心理预期,使机构对紧缩的看法从放松转向维持甚至加码。

  其次,在央行加发央票的同时,上市公司一季报显示企业库存高企,业绩增速将可能出现拐点,加剧了机构的担忧:未来紧缩政策可能会因控制通胀而超调,并将殃及上市公司业绩,转而纷纷看淡后市。

  原本宽松的资金面也在此时出现质变。自去年10月起至今年5月间,央行已经连续八次上调存准率。紧缩政策的累积效应终于发酵,意味着股市外围资金环境被抽紧了,资金推动行情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不仅如此,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的大规模发展,高达4%至8%的稳定回报率又分流了股市原先保有的资金量。据申万研究所统计,5月份二级市场存量资金首现12个月以来净流出,规模达到400亿元。

  此外,市场本身也正处在股价结构调整的敏感阶段,如在经历了前两年上涨后,中小板、创业板的市盈率在年初时分别高达50倍和85倍,一季报业绩与股价明显不相称,此时即使不出现国际板的因素,中小板和创业板也必然通过股价下跌走出其价值回归之路。

  可见,假使在这段时期内宣布停止国际板设立,也无助于改变持续下跌行情的走势,因此,将市场下跌的原因全部归之于国际板未免过于简单和武断。但不可否认的是,国际板设立毕竟是我国资本市场自股改以来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其影响和意义均不能小视。因此,有必要增加国际板推行进程的透明度,让投资者得以深入了解国际板定位、制度设计框架及其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意义等,减少因不必要的恐慌和猜测对市场造成的冲击。(上海证券报 记者 秦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文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