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浑水“移师”香港 猎杀中国概念股或在港重演

2011年07月06日 10:33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自5月美国浑水研究公司指出在多伦多上市的中国公司嘉汉林业存在融资欺诈,引发其股价暴跌,一股针对中国概念股的做空潮席卷而来,中国多家海外上市公司接连遭到猎杀。而有迹象显示,6月以来,这一浪潮或在香港重新上演。

  浑水袭香港

  多家中国公司遭质疑股价下跌

  近日,在香港上市的绿森集团、雨润食品均因遭到浑水研究公司对其信息披露及公司治理的质疑而遭遇对冲基金做空。6月23日,雨润一日内下跌3.4%,之后连续4个交易日,该股跌幅累计逾30%,股票市值蒸发157亿港元。根据香港联交所的数据 ,6月27日,雨润卖空股数达2182万股,涉及金额约4.94亿港元,约占当日卖空总额的8.16%。雨润食品过去3个月成交量平均值约896万股,而上周五,其成交量突然放大至4586万股,约为前一日成交量的4倍。

  有媒体称,据市场人士透露,雨润的大跌源自一封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邮件指出,美国调查公司浑水研究将发表有关雨润的负面报告,在暴跌高潮中,经纪商大华继显在一份报告中也提到这一市场传闻。

  过去一年里,浑水研究公司披露在美借壳上市中国企业的问题,并透过预早沽空获得巨额利润,成功狩猎了嘉汉林业、东方纸业、绿诺科技、多元环球水务和中国高速传媒等,掀起了做空中国概念股的高潮。今年6月份以来,纳斯达克中国指数累计下跌11.85%,基本是标普500和纳指跌幅的两倍。

  而这股做空潮已在香港显露痕迹。数据显示,5月以来,雨润在香港联交所被沽空比率在几个时间段或时间点上骤然爆发,异乎寻常地增加,5月30日最高沽空比率达到40%。

  6月份沽空比率和沽空金额进一步提高。6月7日,沽空比率达到48%,6月13日到15日,平均沽空比率在30%以上,6月20日,沽空比率达到本月最高的55%,沽空金额在6月底达到高峰。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香港主板市场上卖空股票累计成交额高达468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6月份以来,香港市场做空数量进一步增加。美国研究公司DataExplorers数据显示,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沽空股数与流通股的比率不断攀升。从年初至今,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平均沽空股数与流通股的比率已增加一倍至5.8%,不过已低于峰值6.7%。数据显示,香港上市股的沽空股数与流通股的比率相对较低,但已从去年底的0.81%涨至1.34%。

  除了雨润,保利协鑫能源、旭光高新材料、中芯国际以及玖龙纸业,均因大笔抛售而连续暴跌。

  做空会否成功

  香港官方认为港股标准高于美股

  纽约投资银行KerrisdaleCapitalManagementLLC。致投资者信显示,今年一季度该投行除去管理费后实现了73%的收益,成为全球业绩最好的对冲基金之一,据称做空中国公司股票是它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该基金的阿德朗吉说,这种情况一登上财经报纸头版,马上很多人效仿,做这种交易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的时机已经不像六个月以前那样激动人心。

  澳大利亚对冲基金BronteCapitalManage-ment首席投资官约翰·汉普顿表示,他一半左右的空头头寸都押在中国公司股上面,它的一个账户今年以来已增值65%。

  汉普顿说,过去就已经知晓的欺诈行为已在今年败露,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下一笔生意,但竞争已比原来激烈得多,并且相关股票的卖空比例已经很高。“现在做空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容易了,现在出现问题的中国借壳上市公司已经被打得粉身碎骨,在美国继续做空难度加大,这种交易在转移至香港。”

  分析人士表示,在美国市场,投资者对于这类交易的兴趣高涨,使做空的需求增加、借券难度加大、借券成本大涨,同时大多中国公司的股价暴跌已使其公司价值大幅下跌,难以通过做空获利。

  据路透社报道,有投资人士指出,如果锁定一家据信提供不实资讯的公司、并希望做空股票的话,过去通常能以一年不到1%的成本借券,如今成本已飙升到7至70%,某些情况下的借券成本更高,甚至达到100%,所以许多基金现在在其它交易所进行交易。

  业内人士表示,香港有许多高市值股,也存在许多造假行为,第一家被曝资产造假的中国林业企业是在香港,一些美国的投资者和研究公司已在做空交易方面有了相当的经验,他们有理由转战香港。

  但香港方面对此表示反对。据媒体报道,香港官方已表示近来做空中国概念股的浪潮主要源于美国过于宽松的企业上市标准,在香港上市需要拥有良好的盈利记录,而在美国上市则没有这个要求。

  经济参考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