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院士"上市"股民围观 吴以岭家族身家有望达80亿 (3)

2011年07月17日 10:22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前有袁隆平,后有吴以岭

  浙大教授姚铮认为院士致富应当鼓励

  以岭药业的上市,也引起了投资者对院士、教授该不该做企业、以及在企业任职是不是“不务正业”的争论。15日,东方财富网的股吧里,有投资者就以“前有袁隆平,后有吴以岭”为题,称“院士也都不甘寂寞了,做学问哪有做企业上市圈钱好?”

  那么,院士、教授是应该安心搞科研、做学问,还是应该像吴以岭那样走出“象牙塔”,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真金白银,扮演“上台是教授(院士),下台是富豪”的双重角色?

  针对院士、教授纷纷变身为企业家的现象,提出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大学教授(院士)一边教书、搞科研,一边又开公司,时间怎么分配得过来?报考他们的研究生能学到东西吗?事实上,像袁隆平院士虽然是个富豪,但他很少去关心自己持有的股票和股价,而是一心一意搞科研,研究他的超级水稻。袁隆平也因此被许多人奉为院士的楷模。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资本市场的专家姚铮则认为,院士富豪、教授富豪的出现是个正常现象,而且是个好现象。“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转型期,国家政策也将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院士、教授的科研成果,相对来说科技含量比较高,只有产学研结合,把他们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才能推动产业转型,推动社会进步。”能够通过自己的知识赚取财富,可以说是利国利民利己。

  姚铮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也必将进入、而且正在进入更高层次的竞争,以前胆大做将军、胆大就能赚大钱的时代终将过去,而凭知识、靠技术创造财富将成为趋势。有真才实学的教授富豪,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带出来的学生走上社会后往往能少走弯路,尽快学以致用。

  当然,一个成功的教授或院士,并不是以富豪为标准来衡量,毕竟,大量的基础研究和科研攻关,需要许多院士、教授、科学家来默默奉献。但姚铮认为,总体来说,目前我们国内的大学,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得不是很密切,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对吴以岭这样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模式,我们还是应该以鼓励为主。

  无论是院士还是教授,他的本职工作还是教书或搞科研,首先应将本职工作做好。如果只是在学校里挂个名,把主要精力放在外面赚钱,而且跟自己的研究方向无关,就显得不正常。(记者 王燕平)

  相关链接:北大11年诞生79位亿万富豪

  中国校友网今年年初发布了一份《2011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特别单列了“2011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该榜单以1999年—2010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胡润中国百富榜、南方周末中国人物创富榜、新财富500富人榜和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等数据为基础,研究各大高校造就的亿元富豪数量。

  有趣的是,“造富”能力强大的高校也恰好是一批名校,清华、人大、复旦、浙大一个不少。北京大学凭借79人的富豪团队,高居榜首,连续3年问鼎中国“造富摇篮”。清华大学紧随其后,拥有富豪数达70人;浙江大学以66人的成绩跻身三甲;复旦大学则培养了46位富豪,名列第四;中国人民大学以30人居第五。而位居6位到10位的则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据南方日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