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私募举牌上市公司 并购基金孤独起舞

2011年08月11日 10:0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7月,因连续举牌A股上市公司,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深圳私募公司声名鹊起。

  深圳长城国汇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宋晓明,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再次确认,公司管理的基金为并购基金,主要以上市公司为平台进行产业整合。

  私募举牌上市公司

  在退市边缘挣扎的*ST天目(600671),7月26日再次宣布终止正在筹划的重大资产重组。*ST天目已经连续两年亏损,如果不能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将面临暂停上市的结局。当日,*ST天目复牌后一度触及跌停,但很快就被拉至涨停。事后看来,这正是深圳长城国汇投资管理公司旗下的诚汇投资所为。

  7月28日,*ST天目公告,公司接到深圳诚汇投资通知,后者于7月26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集中竞价交易增持了公司股份693万股。目前,诚汇投资共持有*ST天目股份69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69%,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按照有关规定,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收购上市公司股份超过5%时,即构成举牌,需要及时通知上市公司和监管机构。二级市场举牌上市公司股权,同时也意味着这部分股权有6个月的禁售期。目前国内鲜有私募举牌上市公司股权的案例。

  此前,7月13日至18日,诚汇投资和一直行动人长汇投资增持国农科技(000004)26万股,使其持股比例达到5%。

  上述两家被举牌上市公司都从事医药相关产业。

  资料显示,长汇投资和诚汇投资为长城国汇旗下管理的I期和II期基金,主要进行股权投资和投资管理。长汇投资成立于去年底,出资额9000万元,长城国汇出资3000万元,其他43名合伙人出资6000万元;诚汇投资出资额为1亿元,长城国汇旗下两家公司出资1500万元,其他44名合伙人出资8500万元。

  从今年初以来,长城国汇旗下基金花费近5000万元收购国农科技5%股权,花费7248万元收购*ST天目5.69%股权。两项收购合计超过1.2亿元。

  市场一度认为,长城国汇举牌两家上市公司股权,目的在于赌两家公司重组。不说*ST天目迫在眉睫的重组预期,国农科技的控股权变更不久,2009年底,安庆乘风制药有限公司通过拍卖获得国农科技控股股东深圳中农大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控制权,市场曾预期乘风制药将会推动国农科技的资产重组。

  但是,宋晓明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特别强调,“我们是并购基金,不同于阳光私募,跟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L.P)、凯雷性质相近,我们做的不是短期投资。我们的规模目前是7亿元,投资方向就是针对上市公司进行收购兼并,并以上市公司为平台进行产业整合。”

  除了举牌国农科技和*ST天目外,长汇投资今年一季度还出现在*ST宝诚十大流通股行列,持股206.23万股,占总股本的3.27%。深圳长城国汇2010年三季度还出现在ST长信的十大流通股名单。显然,长城国汇对ST股情有独钟。

  并购基金逐渐兴起

  此前,在市场质疑长城国汇举牌上市公司股权为炒作股价时,宋晓明多次强调,长城国汇是并购基金,注重产业整合,谋求长期利益。这在成熟市场是比较惯常的做法。

  宋晓明说:“在成熟市场,并购基金通过收购目标企业股权,获得目标企业控制权,然后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提高公司财务状况和市场估值,最后通过资本市场退出,也有通过股权转让或者分红等方式获得退出。”

  而华泰联合并购部总经理刘晓丹认为,国外并购基金是通过买断上市公司控制权,改造上市公司,通过持有一段时间获取收益的。在成熟市场,IPO公司数量较少,大部分未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基金进入上市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与产业资本的并购整合谋求企业发展布局不同,并购基金对上市公司的改造主要目的是提升财务数据,短期内扮靓财务报表,然后出售获利退出。

  也有投行人士认为,我国私募性质的并购基金获得的是二级市场和产业资本对企业的估值差价。

  某投行人士表示,一般私募只做二级市场投资,很少有做股权投资的。做股权投资的私募,要求的回报要比二级市场的回报高很多,但从产业整合的角度来看,整合的时间也比较长。不擅长做PE的私募,只会在二级市场上购买股票,赚取差价,绝对不会涉足股权投资。因为股权投资方式占用资金不说,还不容易退出。

  不过,形势在改变,随着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私募不再扎堆二级市场,而是抢先一步参与到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产业链整合、兼并重组等各个层面。并购基金则以举牌上市公司股权的形式,寻找新的盈利方向。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