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负利率催生理财热 上市公司理财收益扮靓业绩

2011年08月25日 14:3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通胀高位运行环境下,为应对“负利率”冲击,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钟情理财产品。初步统计显示,仅下半年以来,就有28家公司披露了理财信息,计划投资理财产品总额近90亿元。随着大量资金涌向理财产品,理财收益自然不是小数目。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5%-7.5%之间,按今年以来约200亿元理财资金规模测算,上市公司的“副业”年收益有望达到10亿元规模。

  理财之风劲吹

  在紧缩政策陆续出台、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影响下,上市公司经营面临着严峻考验。同时,通胀高企背景下,“负利率”一直困扰着许多公司,促使一些上市公司争先恐后地奔向理财市场。

  大智慧数据显示,2008年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只有4家,2010年增加至18家。2011年上半年,披露理财行为或计划的上市公司多达26家,涉及金额逾百亿元。下半年以来,理财风潮更是愈演愈烈,7月以来短短不到两个月,已有28家公司披露理财相关公告,涉及金额合计89.56亿元。

  实际上,下半年以来,上市公司理财出现了新的变化,除规模大、数量多外,主板公司的积极参与尤为突出。今年上半年涉足理财产品的公司中,2010年之后上市的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占据多数,由于这些公司普遍存在大量超募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成为其投资渠道。然而,下半年以来,28家涉及理财的公司中,22家属于沪深两市主板公司,表明手有余钱的主板公司理财热情空前高涨。

  大智慧数据显示,云南白药是7月以来出手理财最阔绰的上市公司。早在今年3月10日云南白药已披露公告,计划运用不超过3亿元的自有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然而,7月22日云南白药再度发布公告,将理财总额度由原来的不超过3亿变更为不超过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审计后净资产的20%,按照半年报数据测算,该公司拟投资理财总额约为9.81亿元。

  在众多参与理财公司中,双汇发展显得尤为突出。因为受到“瘦肉精”事件冲击,双汇发展产品销量大幅下滑,中期净利润同比下降85%。不过,就在半年报披露当日,双汇发展拟通过独资子公司使用不超过4亿元自有资金购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按目前短期理财产品5%左右年收益计算,4亿元资金的下半年投资收益约1000万元,这对于双汇发展的业绩提升可谓是杯水车薪。

  理财收益扮靓业绩

  随着大量资金涌向理财产品,理财收益自然不是小数目。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5%-7.5%之间,按照今年以来约200亿元的理财资金规模测算,上市公司的“副业”年收益有望达到10亿元左右。当然,部分公司披露的仅是理财计划额度,这些公司理财收益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从财务角度来看,这些理财收益如果到期,将确认投资收益;如未到期,也可以调整公允价值。因此,理财收益都有助于提振上市公司业绩。

  从刚刚披露的半年报来看,理财收入给上市公司带来了不少的“实惠”。统计显示,在上半年有理财行为的26家公司中,已有18家发布了中期报告,16家公司实现了投资净收益,合计金额为1.64亿元。

  中卫国脉是最典型例子,由于重组进展不顺,现有业务难以摆脱困境,公司2011年一季度亏损269.09万元,而上半年净利润亏损额为268.36万元。也就是说,公司第二季度实现了扭亏,而主要原因就是理财收益。今年上半年中卫国脉先后使用5亿元购买理财产品,财务报告显示实现投资净收益共计1117.14万元,借助这些“横财”,公司业绩有了好转迹象。

  除中卫国脉之外,拿出40亿元投资理财的海螺水泥也收获颇丰,半年报显示公司投资净收益达8772.90万元。

  为何上市公司对涉足理财产品乐此不疲呢?市场人士指出,由于通胀不断走高,在成本压力下,上市公司经营利润率下滑,扩大生产意愿不足。随着基准利率升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上行,这无疑助推了上市公司理财行为的增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