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A股绝地反弹沪指涨3.04% 市场信心有望恢复

2011年10月12日 15: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A股绝地反弹沪指涨3.04%市场信心有望恢复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10月12日电 证券频道综合报道,周三沪深两市低开大幅走高,A股绝地反弹上演"阳吞阴"。有机构认为,利好因素正在逐步累积,市场经历长期低迷,今日放量大涨,市场信心有望得到恢复,后市有望逐步走好。

  盘初股指低开后再创新低,沪指终于跌破2319防线,创下两年半来新低点2318.63。深成指再破万点大关。随后在金融地产等权重板块提振下走出快速回升。午后两市维持强势格局,分别收复10日均线,沪指重上2400点。市场信心受到鼓舞,板块全线做多,两市涨幅均超过3%。量能亦显著放大。

  截至今日收盘,上证综指报收2420点,涨71.48点,涨幅3.04%,成交844.4亿元;深成指报收10425.93点,涨360.46点,涨幅3.58%,成交659.2亿元。

  板块普涨,全天领涨的券商股尾盘继续飙升,平均涨幅超过6%,海通证券、山西证券、长江证券放量涨停。传媒娱乐、船舶制造、稀土永磁、石油等板块涨幅居前。盘初深跌的煤炭股大幅回升,个股除盘江股份外全部翻红。

  个股全面开花,盘面出现罕见涨停潮,兰州民百、双环科技等32只个股涨停。创业板新股N中威和N联建分别涨27.43%和12.30%。两市下跌个股仅有十余只,ST华源复牌令市场大失所望,今日全天一字跌停。

  中投证券认为,大盘蓝筹放量走好,市场信心有望得到恢复。从近期消息面看,国庆期间海外市场表现较好,国内汇金增持四大行,且进入9月份以来,产业资本减持明显减少,利好因素正在逐步累积,在诸多利好汇聚之后,共同造就今日市场的反弹。由于市场长期低迷,今日市场的放量大涨,市场信心有望得到恢复,后市有望逐步走好。

  从以往经验看,券商股作为市场情绪的最好指标,往往在反弹期表现最好,今日券商股的集体大涨即可说明问题,且前期市场成交量已达到低量水平,继续下行空间有限,加上佣金下滑态势得到部分遏制,券商经营形势有望得到改观,因此券商股可作为强反弹的最好标的,反弹若能较好的持续,则券商股后市应有部分空间。其次,本次反弹重要原因在于汇金增持,因此有估值优势的银行板块目前仍有较大吸引力,可重点关注板块中估值较低品种。最后,市场前期低迷时,不少新股上市后破发,市场反弹时,次新股有较大反弹需求,也可重点关注。

  国泰君安发布汇金增持点评报告表示,中央汇金公司自10日起已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农、中、建四行股票,并继续进行相关市场操作。

  报告认为,汇金增持更多的意义体现在短期市场尤其是权重股估值底部的确认,在海外市场近期伴随欧债危机有所稳定的背景下,结合9月份PMI数据显示的经济增长缓慢回落,短期利好下A股市场有望呈现一波由低估值蓝筹为主所引致的反弹。短期反弹除此前看好的低估值大金融、地产、交运设备和通讯之外,化工类部分细分子行业也存在三季报较优的机遇,主题上关注破增股和大股东增持股。

  中信证券表示,十月份是市场反弹的重要窗口,汇金增持表明管理层希望股市稳定的态度,是重要的事件因素,看好银行、汽车、煤炭、水泥等低估值周期性板块。

  海通证券表示,经济放缓按部就班,拐点冲击已过,后市等待存量资金变局。在“中性”情绪的市场环境下,不必担心经济放缓对股市的冲击,但在“悲观”情绪环境中,晚周期行业业绩下滑、A股盈利增速继续下滑、三个新风险点,会对市场造成冲击。如果有场外资金入场,预计A股将改变赢弱格局。预计年底前后存量货币可能配置估值低廉的A股市场。而短期可关注机构、产业资本的增持行为。

  华创证券表示,市场中期弱势不改,短线反弹力度有限。货币加速效应、库存加速效应及价格机制驱动的共同作用,使得四季度经济依然处于自然回落过程,任何阻碍回落的政策性措施虽然可以带来市场的短期反弹,但力度有限,只有经济自然回落后,货币加速效应、库存效应及价格机制进入正循环信号出现,市场才可能出现中期拐点;行业方面,中期看关注可选消费,汽车及零部件、医疗保健、电子消费产品、传媒娱乐、旅游等。

  华泰联合表示,汇金增持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象征意义重于实际,其并不能改变基本面主导的股指长期趋势,但从历史上看,其对股指短期走势确实存在一定的积极影响。

  短期看,在流动性总量紧缩放缓、结构分流利好二级市场(地产信托、民间信贷受限)的背景下市场反弹或许可期。综合考虑估值安全和高弹性角度,证券股有望在后续可能出现的反弹行情中在非银行金融各子行业中领跑。(中新网证券频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鸿燕】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