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冲关尚需量能配合 短线操作上盯好5日均线

2011年11月02日 11:20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天,受到外围市场下跌影响,两市早盘双双小幅低开,并顺势回补了10月28日的跳空缺口,之后在个股普涨的推动下股指震荡上扬,最高曾触及60日均线并逼近2500点整数关口,但终因量能不济掉头回落至前收盘点位附近震荡整理,最终以带长上影线的小阳线报收,成交量有所减少。股指全天均维持在5日均线上方运行,显示出市场的强势特征,但成交量的无法放大对市场进一步向上拓展空间将构成阻碍,而且短线指标已处高位,使得追涨者开始谨慎。整体来看,市场短期内形成关前震荡蓄势的可能性比较大。

  从盘中来看,早盘股指的强势冲高得益于权重板块走强带动,开盘后金融、地产、煤炭等权重板块大幅走强,招商银行、中国平安、招商地产、中煤能源等权重股盘中最高涨幅均超过2%。权重品种虽然快速推动指数翻红上涨,但也极大地消耗了市场的做多动能,同时,由于面临重要阻力位,也使得市场对主力资金拉升权重品种进行诱多产生了忧虑。总体来看,个股的表现力度开始减弱,市场观望气氛又逐渐抬头。盘中锂电概念一枝独秀,农业品种保持强势,而地产及前期部分题材股出现回落。短期来看,市场仍以小盘题材品种的炒作为主,整个蓝筹股阵营尚无法提供有效的向上支撑。市场的跟风盘比较谨慎,使得大部分个股走势要看大盘脸色,缺乏持续的震荡向上动力。如果这种局面短期内无法得到改观,不能够出现较具号召力的板块形成领涨以大规模激发人气,则在经过板块轮动反弹后,市场的发展空间难以乐观。

  从短期来看,沪指向60日均线发起攻击体现了多方势力依然较强,但市场始终缺乏具备号召力的主流领涨板块,加之成交量始终无法放大至1500亿元以上水平,市场继续上冲显然难度较大。短线股指或将维持震荡整理的格局并不排除出现适度调整,以消化获利盘和套牢盘压力,等待领涨热点的产生。操作上,短线仍可以继续持筹,但需要对前期涨幅相对较大的品种的调整适当警惕,同时对潜力品种尽量避免追涨。股指短线的支撑位在10日均线附近,而阻力则仍然来自2500点上方。

  和讯信息 崔晓黎

  ■观点组合

  ●湘财证券 祁大鹏

  短线做多能量有下降趋势

  从大盘的走势上看,昨日上证综指并没有因为外盘大跌出现低开低走,一反常态的低开后强劲反弹并创出本轮反弹的新高。大盘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强势的主要原因很简单,就是多数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已经从前期的逢反弹坚决离场转变为目前的积极持股待涨。多数投资者不急于抛出股票,对多方主力来说减轻了很大的压力,其只需要稍作拉抬就可以消化外盘下跌对指数的影响。

  从大盘的技术形态上看,上证综指盘中跌到5日均线附近获得支撑。指数虽然有企稳迹象,但是近三个交易日上证综指的日K线所构筑的K线组合显示大盘短线做多能量有下降的趋势。正常情况下,做多能量低于临界能量之前,大盘要是能突破2480点,第二波上涨将就此展开。按做多能量下降的情况判断,周四前后指数还不能突破上述点位,大盘就会回试10日均线或更低的位置。

  ●申银万国

  后市以抵抗性整理为主

  根据目前行情,由于市场缺乏新的利好支撑,短线冲高后面临获利回吐,后市以抵抗性整理为主,震荡盘跌。

  从盘口看,中小市值品种受到短线热炒,显示目前市场并不以估值为主,而是以股价弹性为首要标准,尽管创业板市盈率超过40倍,仍然受到短线游资青睐,短炒痕迹明显。由此也可以看出,这波反弹以短线为主,稳定性不佳。

  从技术面分析,随着反弹的持续,原先严重超跌的技术指标纷纷修复,在多头能量释放后,短线指标都已回至高位,后续动力消失。而且,目前60日均线位于2491点,2500点又是整数关口,因此短线向上空间有限。相反,在市场陷入观望等待,获利回吐的作用下,大盘震荡盘跌、防御整理的可能性较大。

  ●广州万隆

  短线操作上盯好5日均线

  昨日沪深两市呈现冲高回落态势,早盘的大幅低开,一度吸引了不少资金入场,随后股指强劲回升冲击60日均线,持续了10多分钟,股指依旧无法有效冲破60日均线,便引发了市场较严重的抛压,导致两市股指在上午尾盘跳水。不过午后在13点50分后两市股指的回升具备一定力度。技术面来看,股指就是在震荡休整,如此则可保持高抛低吸。

  从日均线来看,只需要关注5日均线能否撑住即可,尤其是今日,若失守,则会回踩10日均线和2400点关口。因此,短线操作上盯住5日均线即可。

  个股方面,依旧是积极调仓换股,涨幅大的肯定要换掉,反弹市就要把握好节奏及超跌绩优错杀股的修复性机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鸿燕】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