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沙县小吃谋划上市被嘲"自作多情" 专家:太遥远(2)

2011年12月02日 14:3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年创40亿

  现在,在每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里,最常见的小吃店,莫过于两种:成都小吃和沙县小吃。“有城市的地方,就有沙县小吃”,用这句话用来形容这几年“爆炸式增长”的沙县小吃一点都不为过。

  据介绍,在沙县每10个农村劳动力中,就有7个在做小吃。截至去年,在外从事小吃业的有近2万户,5.5万多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22%和农村劳动力的60%。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沙县小吃业主逐渐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沙县也因为小吃而改变。有的业主赚到第一桶金后,投资房产或者创办企业。小吃业的发展,还带动了调料、桌椅、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

  在福州经营沙县小吃的谢先生告诉记者,这几年沙县小吃通过在一线城市布点,脱离以往单纯依赖福州、厦门两个城市开店的局限性,在经营业绩上取得了较大突破。

  谢先生说,最近几年,原本在福州经营沙县小吃的大量转移到上海、广州、北京、杭州等地,主要原因是同样的拌面、扁肉,在一线城市每碗可以卖到3元,甚至5元,而在福州只能卖到2元。

  看上去低廉的价格却给沙县人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有人算了一笔账,开一个60平方米以下的店面,算上每月租金、物料成本、员工工资、水电费和税费合计成本大约2万元。只要选准位置,每天接待130人,每人消费10元,月营业额大约4万。如果是100平方米以上的店面,能达到月纯利5万元。

  据沙县小吃办统计,目前沙县小吃产业年营业额已超过40亿元,小吃行业收入占据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谁都能用的“土品牌”

  但是快速发展的背后,也确实存在隐忧。

  经济学博士马红漫认为,每个店铺老板免费使用着统一品牌带来的益处。个体户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一品牌扩大社会影响,但是这样的经营模式其实脆弱不堪。

  更重要的是,市场收益和风险永远是对等的,免费使用品牌产权同样也会有成本开支。由于单个店铺的管控完全自主化,缺乏行业统一标准和管理,一旦有个别店铺无法保证生产质量,就会给沙县小吃整个品牌带来伤害。

  在2005年,福州爆出沙县小吃馄饨馅掺入硼砂事件。2009年,广州、西安再次爆出硼砂事件。传统工艺制作的扁肉,是用木棒不停敲打肉,直到成泥,敲打过程中加入适量碱,让肉膨胀。在硼砂事件中,一些小吃业主图省事,用机器将肉绞烂,掺入硼砂。硼砂毒性很大,严禁在食品中添加。

  硼砂系列事件,对沙县小吃业打击巨大,在福建、广东一带,不少店生意一落千丈,被迫关停。深圳硼砂事件,几乎让整个沙县小吃在深圳全军覆没。

  另外,被誉为小吃大师、沙县小吃第一人的乐相森介绍说,如今,“打假”也是沙县政府最重视、最头痛的一件事。目前至少30%的沙县小吃不是沙县人开的。现在沙县附近的将乐、南平、顺昌等县,甚至是福建省以外的人也都在挂沙县小吃的招牌。

  乐相森说,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在1998年注册了商标,不过只是一个图形,“沙县小吃”因为涉及地名,一直没有获得审批。即便得到审批,按照《商标法实施条例》规定,商标中含有地名,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

  另外,很多外地人开的沙县小吃店,并不使用同业公会的商标图形,大多数沙县小吃业主也不使用。这种情况下,打假很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