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经济盘点:外温内热 三大民生问题仍待解决

2010年12月24日 16:29 来源:中国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0年,台湾经济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呈现出全面复苏与快速增长之势,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接近10%。台湾经济总体特征从前几年的“外冷内温”或“内外皆冷”格局转变为“外温内热”,外贸出口与民间投资均出现大幅增长,成为台湾经济增长的“双引擎”。2011年,台湾经济增长将大幅回落,预计年增长4.5%左右,通货膨胀压力持续上升。

  一、外需与内需双重引擎拉动,台湾经济出现二十年来最大增幅

  2010年,台湾经济呈现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快速增长之势。上半年,台湾经济增长平均12%以上,其中第一季度增长13.17%,第二季度增长12.53%;第三季度增长9.8%,预计第四季度增长4.7%,预计全年增长速长9.98%,创下1990年以来最高增长纪录。在亚洲“四小龙”中,台湾经济增长率仅次于新加坡,高于韩国与香港。台湾经济的高增长只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现的恢复性增长,并不意味着台湾经济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明年台湾经济将大幅回落到不到5%,中低速增长仍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经济的突发性增长,台湾经济规模扩大,GDP总量将达4500亿美元左右,人均GDP突破19000美元。

  台湾经济出现恢复性高增长主要是外需与内需双重引擎拉动的结果。就外需观察,2010年,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与外部需求的增大,台湾外销订单大幅增加,2010年1-10月,除2月份外,每月外销外订单在330亿美元至360亿美元之间,其中来自大陆的月订单在90亿美元左右,合计订单总额达3500亿美元,预计全年累计外销订单总金额会超过4000亿美元。外销订单持续大幅增加,带动台湾外贸出口的快速增长,1-10月,外贸出口达到2264亿美元,预计全年将达到2727亿美元,年增长33.9%,创下23年来的新高。外需成为拉动台湾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台湾经济“内热”则表现为民间投资的大幅增长与消费(商业)的相对繁荣。2010年上半年,民间投资金额达5741亿元(新台币,下同),年增长86%。台湾“行政院主计处”估计,全年民间投资额有望突破2万亿元,超过年初规划的1.47万亿元,回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2007年2.2万亿元),预计全年增长31.91%,是45年以来的最高增长,也是拉动台湾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投资结构看,与以前以半导体(晶圆)与面板等高科技产业投资为主不同,而2010年上半年民间投资最大的行业是民生化工工业,其次是技术服务业。民间投资大幅增长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促进产业升级条例》到期及实施新的《产业创新条例》,不少企业抢搭五年免税末班车,将部分投资项目延到2010年。二是经济景气回升,从2010年起营业税从原来的25%降至17%,投资成本下降,投资机会增加。三是两岸签署ECFA,让岛内投资者看好台湾投资与经济发展前景。尽管民间投资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增长局面,但受环保等因素影响,台塑六轻五期扩大工程与国光石化投资案等重大投资项目仍没有获得突破,严重制约台湾基础工业的发展。

  民间消费也呈现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增长3.51%,是近年来最高增长率。民间消费增长具体表现在商业繁荣,批发、零售与餐饮业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其中10月份,零售业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3080亿元),预计全年达到3.4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5.79%;全年餐饮业营业额也将创下3400亿元的新高。

  台湾经济增长是投资与消费的“内需”拉动,还是出口“外需”拉动?或者是“外需与内需双引擎”拉动?依台湾“主计处”的资料分析,表面上民间消费对台湾经济增长9.98%的贡献度为二成,民间投资接近四成,净输出贡献两成;但依产业关联度的输入需求系数分析,由于消费中有24%来自进口,民间投资更有54%来自进口,如此以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到一成,投资的贡献只有两成四,而输出的贡献度达68%,即出口是台湾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拉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接近七成。

  二、外资、外贸进出口贸易迈上新台阶

  外贸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2010年,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与外部需求的增加,尤其是海峡两岸经济关系的持续发展,促进台湾对外贸易的发展,出口与进口均出现两位数增长,对外贸易规模迈向一个新台阶。1-11月,台湾外贸出口金额为2508.1亿美元,年增长36.6%;进口总额为2291.8亿美元,年增长46.9%,合计达4700多亿美元,预计全年突破5000亿美元,预计为5200亿美元,年增长30%。

  在出口地区上,大陆(包括香港)、东盟(六国)、美国、欧洲、日本是台湾五大出口市场,1-9月,占台湾出口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2.2%、15.1%、11.3%、10.3%与6.6%,合计占台湾外贸出口总额的85.5%,其中大陆、香港及东盟所占比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而且占了近60%,显示台湾出口市场向日本之外的亚洲地区集中。进口市场则呈现不同的结构与特点,日本是第一大进口市场,占20.9%,大陆及香港是第二大进口市场,占14.6%;中东是第三大市场,占13.2%;东盟、欧洲、美国相差不大,分别占11.4%、10.3%与9.9%,特别是大陆及香港已跃居台湾第二进口市场,美国已跌出台湾进口市场的前5名。尤其是台湾对新兴市场的出口有较快增加。据统计,2010年1-11月,台湾对新兴市场的出口金额为577亿美元,年增长39.3%,新兴市场出口所占比重从2009年的22.56%上升到23.01%,显示新兴市场逐渐成为台湾新的重要贸易伙伴。

  在出口产品结构上,工业产品出口占了99%,农产品与农产加工品合计占1%,工业产口中又以重化工业产品出口占了83.3%。在重要出口产品中,机械及电机设备产品占了近一半(47.2%),基本金属及其制品、精密仪器、塑胶橡胶制品分别占9.4%、9.1%与8.5%。其中,半导体、面板、化学品、塑胶橡胶、机械与交通运输等产品出口金额均创历年新高,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机械产品、资讯与通讯产品、光学器材与化学品。从产品进口结构看,农工原料进口占75.9%,资本设备占16.3%,消费品占7.8%。其中资本设备进口增长最快,显示岛内投资需求增加。主要进口产品包括电子(17.2%)、原油(10.5%)、机械(10.3%)与钢铁(5%)等。

  外贸出口在台湾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台湾当局极为重视外贸出口。为鼓励出口,台湾当局采取措施,积极鼓励外商对台采购。据台湾“经济部”资料,2010年由于全球经济景气复苏,外需增长,对电脑与电视采购大幅增加,外商对台湾的采购金额达853亿美元,较2009年的748亿美元增长14%,其中前五大采购商为惠普、戴尔、东芝、三星与索尼。

  2010年,台商持续扩大对境外投资。一方面台商对大陆投资呈现大幅增长态势。依台湾“经济部”统计,2010年1-9月,台湾当局批准台商对大陆投资项目329个,投资金额达85.6亿美元,分别增长133.33%与148.2%。另一方面,台商对大陆以外地区投资也稳步增长。同年1-9月,台商对境外投资项目182个,负增长2.7%;投资金额达22.3亿美元 ,年增长12%,显示单一投资项目规模在扩大。尤其是对南亚地区的投资有重新扩张之势。台塑集团获得10亿美元的国际联贷,扩大在越南的钢厂投资(首期投资80亿美元),义联集团也加快在越南的钢厂投资步伐,预计总投资达37亿美元,粗钢年产量为700万吨,预计2011年正式建厂。台湾“中钢公司”以13亿元入股韩国钢厂,获得韩国东部金属公司5%的股权。

  尽管台商对境外投资出现大增长,但外商对台投资增长则有所放缓,大陆企业对台投资规模有限。2010年1-9月,外商对台投资项目1459个,年增长29.7%;但投资金额为28.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8%;同期大陆企业对台投资项目只有86个,投资金额为12.5亿美元。显示,台湾当局大张旗鼓的对外、对陆招商效果并不显著,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对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政策限制则直接制约与影响大陆企业在台投资发展。另外,尽管台湾当局采取措施,鼓励海外台商回台投资,但将原本赴大陆或海外投资而改为在岛内投资也算作台商回台投资,冲高了台商回台投资的金额,扣除这部分投资,台商回台投资金额增长仍然有限。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