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大陆人看台湾:两岸大学社团文化大不同

2010年12月27日 18: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27日电台湾《旺报》“两岸征文”栏目今日载文《大陆人看台湾 两岸大学社团文化大不同》,作者是上海复旦大学学生,由于刚到台湾大学时课目不多,因而有机会亲身体会社团活动。作者认为,相比于大陆高校社团的“草根”性和“强撑门面”,台大社团的里的社员参与活动认真而真诚,绝不只是和稀泥而已。

  文章摘录如下:

  刚来台大的时候,习惯了过去每周20节课以上的我,一时还难以适应个位数的课,即使填上讲座、旁听和泡图书馆的时间,还会觉得太悠闲。在开学两周后社团的“百团大战”期间,我抱着“公益”的目标进了台大手语社。但与我最初预想有所不同的是,这个社团的主要活动并非周末的社会公益,而是校内手语教学与表演。

  手语教学的老师是台湾手语协会负责人,有听说障碍,但帅气、乐观,每次说到给小女儿吹头发的时候都会笑得很温暖。在周三的专业教学之外,还有周一的午餐会和周五的草坪教歌──由手语水平突出的资深前辈或干部教大家手语歌。

  错估情势后悔

  社团的年度大戏登场,有古装、音乐剧、乡土、组曲等五组。社团的人员结构非常清晰,有资深前辈、干部、普通社员三种,资深前辈和干部往往有过往年的公演经验,因此会由资深前辈来具体指导社员的剧本、服装、配乐、动作、表情等,干部主要负责组织社员排练,所有社员可挑选自己喜欢的剧组。

  我参加心仪已久的古装组,自从看过前两年公演的古装组演出后,从小便有的“古装情结”又复苏了。公演前总共有三次验收。第一次讨论剧本和第一次验收时我都缺席。第二次验收前,我也觉得时间还早,并未熟记所有台词与动作──毕竟离公演还有一个月!

  当剧组其它社员屡屡释放紧张情绪的时候,我还颇为不解:不就是一个验收,就算有“资深前辈”在场,大家都是学生,表演失败后果会有那么严重吗?结果当天,舞台前坐了20多位评委!有些已经出社会3、4年、读了研究所的资深前辈都回来指导!看到他们严阵以待的架势,我再怎么后悔也来不及了。

  台大社团“尊老”的传统特别突出:前三任社长谈过的一条社团发展目标,前两辈社员说过的一句经典台词,前一次年度大戏上某个剧组演出的特色,大家都会如数家珍──即使他们对“资深前辈”的认识仅仅是通讯簿上的名字而已。资深前辈回到社团看学弟妹,大家一定会热情欢迎,悉心听教。

  入社认真投入

  社团一般都有自己固定的“办公场所”,即社办。3月的一个星期我缺席了社团活动,第二周再去的时候有人说:好久不见!一个星期的缺席应该不至于让人有久违的感觉。

  之后细问缘由,我才知道,他们把社办当成一个兼具餐厅、牌室、自修室、咖啡吧等多种功能的场所。周一、周三、周五的活动是“官方”的,而社办随时开展的所有活动则都是自发的。社员的归属感、社团的精品节目都在这些“官方”与“非官方”的活动中磨炼出来。

  台湾学生的创意与热情让人赞叹,但对于一个已经习惯了将事情与娱乐分开来处理,在做事时有些急性子的人来说,他们的社团运作方式往往让我觉得时间成本太高。

  大家似乎很不习惯分开做事。晚上11点,两个人在告别(可能20分钟),其它20人会在旁边等着其中的一人去吃夜宵;周末排练半天,可能有3小时都在为其中一个角色修台词、想动作,但其它所有人都会被通知早上8点到。正式排戏前,大家可能又要先聊上半小时再开工。

  大陆高校往往有校团委,团委下有学生会,社团是最“草根”的组织。但前面两大官方机构的示范,所以社团的运作方式虽然相对自由,但在创意上做得还很不够,且缺少足够的凝聚力。

  因为“自发性”、“非正式性”的不确定,所以社团受学校支持的力度往往小于学生会,更不能与团委相提并论。从整体发展来看,大陆高校的很多社团都只能算是强撑门面,“为做活动而做活动”。

  台大社团在学校里的影响力似乎比学生会还大。社员可以加入一个以上的社团,但必定会有一个是课外生活的重心。参与社团活动认真而真诚,绝不只是和稀泥而已。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