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慈济走进福建15年 志工身影渐为民众熟悉

2010年12月29日 09:20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每发放一件物资,志工们都深深鞠躬并送上祝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从1996年的福鼎“贺伯”风灾与福建结缘,台湾慈济基金会进入福建已经15年。从福建省内赈灾,到救援印尼海啸、521大地震等一系列活动中,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的慈济人,蓝衣白裤的身影开始渐渐为人们所熟悉。慈济的爱心事业辐射医疗、教育、骨髓捐赠、环保、社区志工等诸多方面,海外援助多达69个国家地区,也是大陆目前唯一授予执照的境外慈善基金会组织。日前,记者走访了位于厦门的慈济静思书轩,了解到慈济独具特色的慈善之道和慈善文化。

  零行政费用

  慈济志工林碧枝最近很忙。每年岁末,慈济都要发放冬衣、棉被、大米、食用油、家庭医药箱等。今年,在福建省内的发放对象就有3万人。作为闽南地区志工的总联络人,林碧枝需要联系平日登记在册的志工,一起帮忙运送发放物资。

  “我们事先都会做一个预算,这一趟出去,食宿行总共需要多少费用,然后做一个平均分摊,告知志工,逐一向他们收取。这是慈济的惯例。”林碧枝叶说,参加慈济的慈善活动,慈济不提供任何报酬,志工都是要自掏腰包的。也就是说,慈善活动中所产生的行政费用,一分都不会从善款中拨备。即便是从台湾远赴汶川赈灾,志工也都是自付所有费用。

  慈济慈善基金会发言人何日生告诉记者,慈济基金会每年收到的捐款以亿计算,为全台湾民间慈善基金会之最。但慈济基金会不收取一分“捐款管理费”,行政费用为零。即便是慈济基金会的创建人证严法师及其150人的僧团,全部日常开支也都是来源于其做手工及出书版税所得,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供养。

  在慈济的网站上,每一笔善款的运用都会公示,每一笔捐款都有会计师的认证,如发放了多少条毛毯、多少个环保碗筷、多少人受益,都条列得清清楚楚,整个善款流向接受所有捐赠人的监督。

  垃圾变黄金

  除了慈善活动,环保也是慈济的主要志业之一。早在1989年,慈济就提出“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爱心化清流,清流绕全球”的环保理念,从个人环保做到居住小区环保。

  在福建,慈济设有24个环保站,专门分类回收垃圾。每天都有志工把分类好的可回收垃圾送到环保站。慈济慈善基金会福建地区负责人邱永鸿告诉记者,由于经济原因,很多无利可图的废弃物无人回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前年,他们在漳州偶然发现,河沟里堆满了废弃的空酒瓶。原来,玻璃瓶回收利润微薄,赚的钱连运输费都不够付,废品回收站都懒得上门收购。于是,志工们马上组织起来,每隔一段就上门回收。在漳州,今年上半年,慈济志工就回收了4万多公斤的废弃酒瓶。

  此外,志工们还十分重视环保理念的推广,常常走进校园,手把手地教小朋友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而这些小孩回家又把环保的理念传达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在厦门慈济会所,记者看到了用回收塑料瓶、咖啡渣等通过加工制成T恤衫甚至婴童服装鞋袜、毛毯等商品。邱永鸿拿起一件T恤介绍,在台湾,慈济有自己的环保加工工厂。这件T恤就是用12支塑料瓶通过分类、漂洗、制成酯粒,再送到纺纱厂抽丝,纺织厂织布,最后裁切缝制而成的。2008年,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拜会慈济时,就曾称赞这些用塑料瓶制成的毛毯“和羊毛的一样柔软”。而这些商品的销售所得,全部回收基金会,投入慈善所用。

  志工进医院

  在福鼎市医院,有一座慈济大楼。这是2004年由慈济慈善基金会捐建的。当年,福鼎遭遇风灾,慈济人前往赈灾,偶然发现这所负担着闽东、浙南逾百万人口医疗保健的医院,设备老旧,甚至没有电梯来搬运病人。于是,慈济决定捐建一座医疗大楼。

  与其他医院不同的是,在福鼎市医院慈济大楼里,常年有穿着黄背心的志工免费为病患服务。福鼎医院也成为大陆目前唯一设有志工室的医疗单位。在这所医院,每一位医护人员,在任职前都须先到慈济志工室学习一段时间,体验志工的付出精神,穿上志工服跟随志工一起义务照顾病患。院长李桂心表示:“精湛的医术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一颗善待病人的爱心。”邱永鸿说,希望把志工服务这种理念引入大陆的医院。(记者 陈梦婕 文/图)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