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两岸石化产业发展论坛侧记:共建绿色产业园

2010年12月29日 10:45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论坛会场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2月28日,第三届海峡两岸(泉港)石化产业发展论坛在位于湄洲湾畔的石化城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闽台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泉州市人民政府和台湾区石油化学工业同业公会主办,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泉港区人民政府、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承办。国家安监局、环保部等部门及中国石化联合会、宁波化学工业区、上海化学工业区等国内12个石化园区,两岸49家化工企业派代表、高校学者等各界人士共200多名齐聚一堂,就当前石化基地环保安全、两岸石化业合作交流、石化企业责任关怀和泉港石化产业链规划等一系列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石化园区安全环保与发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原化工部部长李勇武说,安全环保是石化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海峡两岸石化界选择这样一个主题,代表了两岸业界的共识。两岸石化产业发展,不仅要的是速度和效益,更要以人为本,让石化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体现两岸中国人健康的要求,体现与环境协调并进的要求,所以,石化产业的绿色崛起,符合所有中国人的利益,应是两岸追求的共同的目标和永恒主题。

  作为湄洲湾畔一座新兴的石化城,泉港原先是一个偏僻的渔村,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由于福建炼油厂落户这里建设,并与美国、沙特阿拉伯合资建成福建联合石化这一巨无霸企业,带动石化上下游企业纷纷跟进,使泉港区域迅速实现工业化,并推进泉州最年轻城区的崛起。泉州区委书记游祖勇介绍说,十年来,泉港建区以来,始终秉承安全环保、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坚持经济与环境、社会协调并进,在持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投入上百亿元资金,配套环保设施,促进海西绿色石化城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在石化基地建设中,遵循“大型、先进、系列、集约”的发展战略,先后完成了24.5平方公里的泉港石化工业区规划,包括仙境、南垦、洋屿和氯碱四个片区,目前泉港石化工业区已开发面积近10平方公里,投产石化企业57家,产值超亿元石化企业11家,今年石化产值预计将突破600亿元大关。泉港石化工业区获得“中国石油化工(泉港)园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两个“国字号”品牌,在全省石化产业中牢牢确立了龙头地位和支撑作用,并形成了绿色发展的独特模式。目前,总投资3500万元、一期日处理2.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总投资4636万元、日均处理垃圾215吨的垃圾处理场已建成投入使用,规划面积17.1平方公里的石化基地城市生态园林工程已完成造林及补植面积1.2万亩;以国电福建南埔电厂发电机组生产中余热作为热源,总投资3.5亿元、总长约24公里石化园区供热公用管廊建设加快,面向福建联合石化、湄洲湾氯碱、东鑫环己酮等区内工业企业集中供热,每年可节省标煤1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5000多吨;泉州协力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项目每年回收福建联合石化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制作食品级干冰;石化园区公共安全应急响应中心和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正在积极建设完善中……

  泉港建区十年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两岸石化产业对接,提出“对接台湾石化走在全国石化基地前列”的目标,多渠道、多形式加强与台湾石化界的交流联系,持续推动与台湾石化产业合作。随着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在泉港区落户、建设和投产,闽台石化产业互补合作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配套,台湾一些主要石化企业纷纷来泉港考察投资石化项目。目前,已有华星石化、泉昱鞋业、弘耕鞋材、华尔宝树脂、敬泰实业等20多个带动性强、经济效益高的台资项目落户泉港,投资总额超过2.2亿美元。

  台湾石化合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志宏在论坛上说,台湾石化同业公会盼望扩大在海峡西岸的投资,与福建同行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国务院支持海西加快发展,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为闽台石化界合作发展提供新的契机。泉港石化基地,是福建首屈一指的炼油和化工生产基地,未来进一步成长可期。泉港石化绿色环保发展的路子,也为两岸石化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

  国家安监局领导、上海、宁波等国内知名石化园区负责人,也在论坛上发表演讲。大家认为,加强两岸石化产业合作,不仅要在投资上加深合作力度,也要在安全生产技术和环境保护上,进行更良好的互动。泉港区区长洪自强代表泉港石化企业宣读《实施“责任关怀”行动倡议书》,呼吁全体石化企业当好保护环境、安全生产的楷模,为承担改善社会安全、健康与环保的责任作出贡献。(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郑伟伟 肖咸强 文/图)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