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大学校长看涨两岸高等教育合作

2011年02月12日 14:02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编者按:2月9日,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正式公布2011-2012年度高校招收大陆生核定名额。今年9月份,第一批大陆学生将赴台攻读从专科到博士的多层次学历。高教合作持续升温,是两岸民众的福祉。然而,两岸高教合作依然受到某些局限。从目前的现状,到未来的走势,台湾的大学校长们如何看待高教合作相关问题?本报特邀请三位台湾大学校长发表自己的看法。

  记者:台湾相关部门对陆生赴台求学设置了一定的限制。各位如何评判这些限制的成因和未来发展趋势?

  李天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原校长):招收陆生是台湾各高校的一致目标,教师对陆生(尤其是研究生)的好学精神与基础知识都有良好印象。在台湾目前的政治氛围中,却不易一步到位,因此政府是以逐步开放的方式推动此一政策的执行。实施后,应该会逐步扩大招生数量和认可学校名单,并肯定会有更多积极作为。

  朱文成(台湾大同大学校长):各种限制均系立法机构透过立法程序产生的结果,而此一程序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相当的民意。原因涉及各层面,颇为复杂。希望未来透过两岸各方面的交流,增加彼此的了解,建立互信,应该可以克服前述障碍。

  赖鼎铭(台湾世新大学校长):目前设立陆生赴台求学之限制,乃因两岸正值开放高等教育的观望期,初期的谨慎是正常的,未来随着互动上的频繁,诸多设限将会越来越宽松,回归教育市场的自由竞争。

  记者:一方面,大陆学生可以走进台湾高校;另一方面,台湾高校其实也可以尝试着走进大陆。台湾企业已经可以在大陆开设独资医院,您有没有想过在大陆建设分校?

  赖鼎铭:世新大学与上海同济大学合作,已获准成立上海境外传播管理硕士在职专班,成为台湾首家于大陆开设硕士学分班的大学,提供当地台商进修管道,引起广大回响,知名艺人刘德凯、寇世勋等皆为首届学生。世新于大陆的布局,目前以上海为首瞻要点,接下来打算进驻北京及其他沿岸城市,依区域而有不同发展重点。

  李天任:不论是基于发展或是合作交流的原因,在大陆设分校相信许多学校都感兴趣。但因环节甚多,牵涉甚广,且有不同层级的考虑,非仅如法律或一般商务投资般的合作投入容易厘清,除非大陆有关单位大力提倡推动,否则不易成型。

  朱文成:本校董事会目前尚无在大陆设校的打算。不过我们很愿意与大陆私立学校合作办学,一方面完成教育英才的职志,二方面也协助我们建教合作的企业——大同公司——在大陆的厂区培养人才。

  记者:上述合作只是教育合作的一部分,签署教育合作协议的呼声愈来愈响。如果两岸签署教育合作协议,诸位校长最希望看到的一条协议内容是什么?

  李天任:在缺乏充分了解及可完全接轨的制度前提下,协议恐怕只能从大的框架着手。初期如能循序渐进,合作内容由易而难,交流由浅而深,先从交互认可学分、学位开始,到师资与学校层级交流的常态化,以及延伸至彼此国际化的合作项目上就很好了!中期宜能界定较稳定具体的内容并兼具保障的功能,应该较受欢迎。

  记者:在签署过教育合作协议,两岸高教实现充分合作以后,两岸高校将形成什么样的关系?

  李天任:台湾会与大陆高校形成一种“竞合”关系,在合作中还有彼此良性竞逐的成分,这也是新时代推动知识社会进步的一大特色。

  朱文成:亚洲除了少数名校之外,不论是师资、设备、学术成就,平均而言还是台湾较为领先,台湾的师资水平、教学能量、研发成果均可谓亚洲之冠。亚洲各校为了争取学生必须互相竞争,在这当中也随之成长;而培育的人才返乡后又促进该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故台湾高等教育也将逐渐与大陆各校形成互相竞争亦互相扶持的关系。

  记者:对于两岸教育合作,您是否还有其他思路?

  李天任:其实可以思考如何系统化推动教育体系与彼此发展的了解,追求实质深度交流,如评量两岸学生的程度差异,两校间、两系间甚至针对同一门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法及学习成果都可以比较一下。在涉外合作事项上,也可以携手合作,在第三方的加入下增加彼此的交流与了解。

  朱文成:个人期盼两岸应加强教育合作,解除各项交流限制,让两岸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就学方式。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