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专才安家厦门 "西游"路上台生要闯关多

2011年03月14日 11:07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西游”路上 台生要闯多个难关

  政策障碍 收入差距 习惯不同

  当今世界,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未来。

  为了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两岸人才交流,厦门将于3月19日举办第六届台湾地区专业人才大陆就业洽谈会。该洽谈会规格比较高,是由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厦门市公务员局、厦门市科技局联合举办,对经主办单位审核并被邀请来厦参加交流大会的人才,提供了包括免费返程票、免费住宿、免费用餐等服务。

  随着与台湾一水相连的厦门不断抛出“橄榄枝”,越来越多的台湾专业人才愿意“西游”厦门施展才能。但是,在“西游”路途中,台湾专业人才也会遭遇各式各样的难关,这些需要各方花费精力去解决。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表示,在推动两岸人才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还应该推动其他配套环境的建设,促进两岸人才交流与合作的正常化发展。我们要建立专门面对台湾人才的中介服务组织,为其来大陆工作初期提供必要的帮助,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进了解,培养互信。大陆应尽快制定或完善相关人事、税收、劳动和医疗保障等法律法规,维护在大陆就业、创业的台湾专业技术人才的合法权益,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他们在大陆工作、生活、子女教育等方面打消顾虑。

  政策障碍:

  办理就业手续过程复杂

  随着两岸交流的日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台湾学生选择到大陆高校就读,但他们在毕业之后都会面临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台湾不认可大陆学历,而祖国大陆又尚未制定相关台生来大陆的就业政策,台生因此无法进入大陆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处境尴尬。

  在博士毕业之后,陈经超也面临着这样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要不是福建省2009年5月出台了一个专门针对台湾学生就业的先行先试政策,陈经超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也可以到厦门大学当一名编制内的教师。

  陈经超表示,福建省的这个政策让跟他一样想留在祖国大陆工作的台湾学生看到了希望。福建省出台的这个保障政策,让陈经超对自己在大陆的发展感到有了坚强的后盾,包括子女入幼儿园、小学升初中与本地学生同等待遇,完全有政策可循。

  2009年5月初,福建省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做好取得内地(祖国大陆)全日制普通高校学历的台湾学生来闽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根据规定,在内地(祖国大陆)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习毕业的台湾学生,凡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都可以自主应聘或受雇到省内的国有企业单位和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

  收入差距:

  相对于台湾还是偏低

  担任厦门出口加工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的台湾专才吴亦立先生,他在任职期间的工资待遇是按照本单位同职人员平均标准发给,另外享受每月1万元人民币生活津贴和单位提供的免租金住房,并在购房、税收、社保等方面享受福建省内居民同等待遇。

  类似台湾与大陆专业人才两者“同工不同酬”现象还有很多。比如,厦门一家台资医院的台湾医生与大陆医生,虽然同属主任医师的职称,大家都是干相同的活,结果却拿到不一样的薪酬。许多时候,台湾员工的待遇要远远高于大陆员工。

  在同一个单位,干同样的活儿,收入却相差好几倍——如此的“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不少大陆同事认为这是一种显失公正的分配制度,还有的说是身份歧视,从而对台湾同事有所不满。

  记者采访中听到这么一件事情。在厦门一家台企的年终尾牙宴上,当着公司同仁们的面,一位大陆部门经理借着几分酒意质问公司董事长“为什么干同样的活,大陆经理与台湾经理薪酬相差那么多”。应该说,这样的提问是带有压抑很久的不满情绪。结果,该董事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着跟一位大陆科长说“×科长啊,我派你去阿富汗,你要不要去”,该科长马上拒绝。董事长又问“如果给你加一倍薪酬呢”,该科长还是摇摇头。至于两三倍薪水,该科长还是拒绝。

  陈经超对此认为,台湾与大陆专业人才两者“同工不同酬”现象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为两岸之间经济先天就客观存在的差距所决定的。比如,同一种工作在不同地区所定的工资水平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地域造成的差别。比如内地与香港同样做销售部经理,内地工资可能只有5000元人民币,而香港地区可能就是好几万港币。

  其实,上边那位台企董事长倒提到了问题的关键点,即如果公司是在当地找当地人,那么薪资原则上就要符合当地要求;而台湾人在台湾工作的薪资也要符合台湾标准;而大陆人到国外工作,也会有相对应的派驻工资或派驻补贴。

  有人认为,其实这样的现象很正常。台湾人来到大陆工作,虽然他们和大陆同胞是在同一单位做同样的事,但是他们来大陆是以远离家乡作为代价,如果得到的报酬与大陆员工一样多(这个报酬本来就少于其在台湾拿的报酬),那还有哪个台湾人愿意来大陆工作呢。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公司派你到非洲去,给你的报酬和当地人拿的一样(可能每个月只有几百元人民币),那你可能打死都不会去非洲了。同样,台湾人也是一样的心态。这就是地域的差别了,就像发达国家一个普通工人一年拿五六万美元很平常,而我们累死累活才两三万元人民币,这是一样的道理,没什么好抱怨不公。

  比如,相对于单位的其他大陆同事,台湾专才吴亦立先生的工资、待遇看起来好像不错,但是与他之前在美国的工作收入相比还是有相当的差距。

  习惯有别:

  工作生活都需慢慢去适应

  由于海峡两岸曾被隔离了几十年时间,两岸的文化发展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导致了两岸的文化语境渐生变化。比如,台湾一直使用的是繁体字,而大陆则是使用简体字。别看我们的这个简体字非常简单,对于许多台湾同胞可是一大难事。

  陈经超已经在大陆求学了8年时间了,但他还是无法完全精通大陆的简体字。看着陈经超手写的字,虽然大部分是简体字,但还是有一些繁体字穿插其中,时简时繁。

  虽然在厦门工作与生活已经多年了,但是,“茶博士”李飞鸿至今仍然无法使用简体字。如果要在网络上发表文章,李飞鸿都是先亲手在纸张写下来,满满的都是繁体字,然后再找人帮忙用电脑打字出来。而李飞鸿特别爱写文章,不管是游记感怀还是茶艺体验,李飞鸿都写了一大堆文字。为此,李飞鸿写文章的稿纸那是一大堆,上边都是密密麻麻的繁体字。看到别人在电脑上飞快地打字,李飞鸿也想学习大陆这边的简体字,但是一直没有成功。

  除了繁简字体之异外,两岸白话文差异以及个别词语标准发音之异也是客观存在的。

  “虽然海峡两岸都是使用汉语,但有时候即使是同样的字眼,双方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及理解却大相径庭,这会给双方的交流沟通带来很大的麻烦。尤其像我现在是一名大学老师,每天面对的是一大群学生,如何避免由于两岸文化差距所造成的误解,这是我必须要认真去面对的问题。”陈经超如是说。

  另外,美国等欧美文化对于台湾文化发展的影响非常深远,美国的电影、音乐、图书报刊等进入台湾,美国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传播到台湾,从而影响到台湾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影响所塑的许多观念,让不少台湾同胞与大陆民众观念也存在一些差异。

  相关链接

  台湾专才“西游”记

  2009年7月,来自台湾桃园县的高嘉骏与福建中医药大学签订了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成为该校一名教师,高嘉骏也由此成为大陆高等院校首次录用为大学教师的台湾籍大陆高校毕业生。

  2009年7月,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的台湾学生周汝真被福建省皮肤病防治医院正式录用,成为首名被大陆事业单位录取的台湾学生。

  2009年7月,台湾居民邱冠魁拿到“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证”,成为福建省第一位取得大陆律师实习证的台湾人。

  2009年11月,台资厦门长庚医院院长沈陈石铭和该院的16位台湾医生在厦门获得了人事部门颁发的高级职称证书。这是祖国大陆首次为在大陆工作的台湾医生颁发职称证书。(《东南早报》 记者 蒙少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