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湾南投杉林溪:沉静中领悟坚韧

2011年04月22日 13:15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台湾南投杉林溪:沉静中领悟坚韧
松泷岩一景。本报记者 孙立极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位于台湾南投的杉林溪,地如其名,有高大笔直的杉树,有郁郁葱葱的森林,有潺潺流过的溪水。仿佛造物主特别眷顾,杉林溪还有四季变化的缤纷花海、时隐时现的云雾山岚。然而,身处宝岛台湾,注定了杉林溪不是藏于深闺、纯洁无瑕的少女,更似饱经世事、坚韧沉静的妇人。

  薄雾云岚 如入仙境

  作为“阿里山后花园”,杉林溪确有“后花园”的避世与清幽。山路蜿蜒,抵杉林溪,需经“十二生肖弯”——以十二生肖命名的12个180度大转弯。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道路越险峻,风景越奇丽,向欣谷、安定隧道、迎风堡……触目是不尽的林海,耳边不时传来清脆鸟鸣,朦胧的薄雾与山岚,更令人如在仙境、如在画中。

  与阿里山相比,杉林溪多了水,也就多了灵气。进入杉林溪森林生态度假园区,沿山间小路前进,就可到达松泷岩。松泷岩是个天然岩洞,壁上悬挂钟乳石,壁隙渗出清冽泉水,洞外则是奔流而下的瀑布。临瀑布而站,但觉水花四溅,清凉扑面。另一条长百余米,气势壮观的青龙瀑布,游人无法近距离观赏,只能远望其飞湍雄姿。

  杉林溪以林闻名,既有高大挺拔的杉树,也有散发天然香气的桧木。丰富的森林资源形成了山中小气候。沿森林步道迤逦而行,不但可以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更可感受忽阴忽晴的奇妙天气。云朵仿佛顽皮少年,忽然挟蒙蒙细雨而来,忽而一片澄澈,万道霞光。

  入夜的杉林溪是宁静的。清凉的山风中,仰望无边星空,肉眼就可看到银河、北斗。生态园区的工作人员引用苏东坡《前赤壁赋》中的名句介绍此情此景:“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虽说地易时移,清风与明月却古今同一。

  牡丹争艳 四季缤纷

  清明过后,杉林溪姹紫嫣红的牡丹吸引不少游人。每年3月中至5月初,是杉林溪的牡丹季,6000余株牡丹绽放,小如手掌,大如人面,令人惊艳。

  牡丹属于温带植物,亚热带的台湾本不适宜栽种。杉林溪拜海拔1600米所赐,终年凉爽,夏季也只有20摄氏度左右,才能种植牡丹。当然,杉林溪的牡丹是外来品种。杉林溪游乐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绍坤介绍,他们1983年自日本引进100多棵种苗,经20多年培育形成今日之规模。

  今年3月,一场关于牡丹的发展论坛在杉林溪拉开帷幕。论坛上,杉林溪森林生态园区的工作人员,与来自河南洛阳的代表就牡丹发展的历史、现状,栽培技术、管理措施及双方合作前景进行了探讨。陈绍坤说,希望可以直接从大陆引进牡丹,“那么就真的可以说洛阳牡丹在台湾盛开。”

  杉林溪四季花事不断。早春2月是山樱、杜鹃争艳;4月,除了富丽的牡丹,还有娇羞的紫藤成串绽放;6月至10月则是波斯菊、绣球花的天下,7月高峰时,整个杉林溪有超过10万朵的绣球花竞相开放,如满天繁星,照亮整个山谷。

  天灾难幸 浴火重生

  引种奇花异卉,是杉林溪不断寻求突破的努力之一。杉林溪多年前是个伐木场,原名“溪头”。日本神庙最爱桧木,日据时代台湾很多桧木林遭遇浩劫。杉林溪大片原生桧木被砍伐后,人工种植了杉树,才有了“杉林溪”之名。

  在杉林溪“天眼步道”附近,有一棵红桧的粗大树桩,细数年轮,应有4000多年的树龄。杉林溪的旅游介绍中还有另一棵神木——3000多年的竹溪神木,至今枝繁叶茂。据一位90高龄的伐木工人所言,当年凡想去砍这株神木的人都会腹痛不止,直到断了砍树念头。传说无从考证,但这棵神木得以保存完整却是事实。

  虽不是热门景点,杉林溪每年游客也曾达到70万人。不想,1999年“9•21大地震”重创台湾,杉林溪必经的隧道被毁损,被迫封闭4年。直到2003年9月1日,安定隧道通车才重新开园。

  2009年,“八八水灾”再次重创台湾。阿里山进山道路被冲毁,杉林溪积水4米5,漫过吊桥,至今可以看到从山上冲下来的巨大漂流木。陈绍坤介绍,那次杉林溪仅花了2000万元新台币重修,“几乎不算灾害。”

  不想,阿里山道路阻断,意外成就了杉林溪,这座“后花园”游人渐渐增加。目前达到一年50万人次,其中大陆游客约有5万人次。今年6月,杉林溪生态旅游中心将正式挂牌,成为全台湾第一个将生态旅游与环境连结的重镇,可以预料,杉林溪恢复荣景指日可待。

  不过40年时间,杉林溪就经历了起起落落。天灾难幸,幸运的是杉林溪没有绝望和颓废,反而积淀了智慧和力量。(本报记者 孙立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婷婷】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