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旅会北京办主任:赴台自由行正扫除最后小障碍

2011年05月17日 13:0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大陆游客“赴台自由行”即将试点试行,预计赴台的大陆旅客今年突破200万人次。图为2008年7月7日,“大陆居民赴台游首发团”游客在台湾猫鼻头景区参观游览。

  “如果一些大陆游客以前有旅游方面的不良记录,大陆方面肯定就会把他刷下来。这个把关机制相信大陆方面会做得很好,不许台湾方面操心”

  一见面,杨瑞宗便开玩笑地说:“写个杨主任侧记吧。”

  “侧记”有个突出的特点“忙”——从“台湾美食周”(5月5日-10日)的中途飞到山东准备“台鲁品质游”协议,再赶回北京——这位台旅会北京办事处主任劳动节后的第一周,确有点分身乏术。

  目前,北京办事处加上大陆雇员只有六人。显然,大陆游客赴台“自由行”年中成行后,杨瑞宗只会更忙。

  “6月底之前绝对开放”

  关于“年中”的不确定说法有多个版本。今年4月27日,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杨毅表示,相信“自由行”能在今年上半年准时启动。然而一周后,来北京参加活动的台旅会会长赖瑟珍只谨慎地表示“争取6月”。一时间,有关何时实现“自由行”的猜测持续升温。

  《国际先驱导报》:据您了解,“自由行”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杨瑞宗:北京办事处只是一个执行机构,不研拟政策。但对于“自由行”,现在两岸高层或者决策阶层,几乎大家的想法都一样。尤其以海旅会会长、国家旅游局邵局长的讲话最有权威性,争取在六月底之前开放赴台个人游或者自由行,我想这个时间点不会变。

  两岸自从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游之后,台旅会和海旅会各自在北京、台北设立办事处,双方的交流一直都是诚意和善意的,这点很重要。双方有共识,就可以循序渐进地推动。所以我相信在6月底开通是绝对没问题的。 

  Q:现在商讨的内容还有哪些分歧吗?

  A:技术层面上的磋商已经大体上接近尾声了,但还剩下一些细节。比如说需不需要保证金?机制上如何维持旅游的安全性?但是这些都不成问题。

  陈云林会长说过,任何交流过程都会遇到一些障碍,但是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就不能称之为障碍。前进道路上可能会有一些小石头,你把小石头搬开就好了。只要你有这个诚意去解决问题,这些障碍都不是障碍。陈会长的讲话也正是现在两岸观光所秉承的一种态度。完全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当碰到问题之后积极面对问题,坦诚、真诚地解决问题。  

  自由行有门槛

  杨瑞宗强调,对两岸协商“自由行”的进展,他其实也是从媒体上获知。

  此前,据台媒透露,陆客“自由行”曾一度卡在“保证金”问题上,但在两岸沟通后,台方已不坚持提出“保证金”,改采担保的方式。而申请过程较其他地区比较严格,必须提供亲友担保,或是提出存款证明等相关文件。

  这一说法被形象得形容为“‘自由行’有门槛”。另有消息称,年中实现“自由行”的“试点城市”有上海、北京,台方坚持初期以两个城市为主,未来再逐步开放。

  对此,杨瑞宗直言不知道“有没有门槛”。“具体开放哪些人,需要具备哪些资格,我想‘自由行’实现之日就会有相关政策出台。”他说。

  Q:但肯定不是试点城市的每个居民都能申请“自由行”?

  A:管制进出、需要准备的材料方面也要尊重大陆方面的管理机制。两岸旅游发展的目的是朝着越简化、越方便的方向发展,这一点从团客办理的签证手续即可看出。两岸的旅游互动,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有一个基本原则:健康有序,循序发展。这次开放自由行也是遵循这个原则的,先从试点,从少数来实施,允许错误的发生,根据这些错误来改善和改进现有的机制。我相信试点是会在双方都很有诚意的情况得到很好的推动的。而至于手续,看现有的规定如何就怎样做,我想应该不会太繁琐。而如果以前有旅行方面的不良记录,大陆方面肯定就会把他刷下来。这个把关机制相信大陆方面会做得很好,不许台湾方面操心。

  Q:现在你在为“自由行”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A:我们已经编好了包括《台湾自助旅游手册》等在内的3份手册。介绍赴台之后去哪里,台湾大街小巷、大城小镇的妙处,以及台湾美食等。我们还制作了印有台湾观光热线、求助热线的名片。有这些号码之后,你要想得到任何的协助,都没有问题。现在还没有确定哪些城市会作为试点等到正式宣布后,各城市“自由行”的办理方式我想还是会由旅行社来承担。一旦确定了具体的旅行社,我们就会把这些资料送给他们。

  Q:如果大陆游客在台湾失联,如何处理?

  A:我们不要只把目光锁定在大陆和台湾,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旅行,失联的状况难免都会发生,但是从我们开放团客到台湾游的历史经验来看,有确切的数据显示,在台湾失联的大陆旅客比例是非常低的,远比大陆游客去其他国家、地区的失联比例低。任何人与人的交往都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保证其丝毫无误。我们会根据个别的失联情况来检讨和改进。

  台湾导游绝不会强迫购物

  根据台湾“移民署”的统计数据,清明节过后,赴台陆客逐渐增温,目前平均一天赴台人数已达5500人。如果再开放陆客“自由行”,预计今年陆客赴台观光人数将再创历史新高,保守估计会突破200万人次。

  但于大陆游客看来,这等于也给台湾的接待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

  Q:台湾有能力接待这么多陆客吗?

  A:大陆游客人数占台湾目前游客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但台湾也在接待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人口。去年台湾接待了550万游客,其中大陆游客有163万。团客接待量从3000人调整为4000人,是我们经过数据核算的,而且事实上台湾具备这个接待能力。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个案就把全盘的努力都否决掉。现在可能在试点城市每天接待“自由行”游客500人,这对于台湾而言,并不会造成压力。

  Q:岛内旅游业内人士表示,“自由行”仍考验台湾硬实力和软实力,您怎么看?

  A:根据游客对台湾满意度的调查,对于台湾旅游的整体满意度是八成七,而对于司机和导游的满意度都超过九成。台湾司机的敬业是有目共睹的,司机经常是满意度的第一名。导游都是经过严格培训的,还要经过定期教育。台湾导游90%以上都是非常敬业的。反倒是在饮食方面,可能会由一些不适应。

  比如台湾菜较清淡、偏甜,来自四川等地的游客可能更爱吃辣的食物。在这方面,我们也会根据客人的饮食爱好,而为之提供适合他们口味的料理。我们严禁有自费行程和购物行程,团客交费之后就已经包括了吃、住、门票等,不能再要求游客有自费行程,也不能强拉他们去购物。绝对不能把一个优质的旅行团变成一个购物团。这是我们绝对不允许的。

  台湾导游协会也在随时监督导游的素质情况,会对导游进行定期培训。住宿方面正在与国际接轨,做星级饭店的评定。现在公布了一批,有51家二星级到五星级的住宿点、酒店和饭店。并不是二星级的条件就不好,而是五星级有一些硬性的条件,比如五星级必需要有游泳池、桑拿等等,二星级就是一般的住宿,但是服务、整洁度都很好。其他合法的住宿点,台旅会也都是有公布的。陆客旅行一定要入住这些星级旅馆和我们合法的住宿点。

  入台之前,组团社就要把入台之后预计的住宿点报到台旅会审查。第一天住哪里、第二天住哪里、用哪家游览公司的车,如果我们觉得这些都是合乎这个团的条件和价格标准,才会发入台证。入台之后,我们还会抽查、监控入台之后实际吃住的地方与之前报的点是否一样,所以对于品质的要求是事前、事中、事后始终贯穿的。事后会有问卷调查,或者由北京办事处直接与组团社联系询问他们的意见。以前的自由行就是所谓的背包客,买张机票、背上背包,逢山过山、遇水过水、随遇而安,在户外搭个帐篷就睡觉了。自由行是比较带有冒险性的。而现在的自由行,我们也会推荐给他们合法的住宿点,我们会提供台湾住宿的网址。

  对大陆背包客有三个建议

  杨瑞宗所说的“个例”正是上月底台湾阿里山森林小火车翻车事故。当时造成5名大陆游客罹难,109名大陆游客受伤。

  Q:阿里山小火车事故后,台湾方面做了哪些检讨?

  A:其实出问题最多的原因是游客在某个时间或某个地点大量涌入,我们已经提出了相关的改善措施。比如分流措施,重要的景点,如故宫、日月潭等景点需要游客提前申请,引导各团的游客将观光时间错开。台湾有一句话叫“以客为尊”,任何游客到台湾都是我们最尊贵的客人,我们将会用最好的服务来回馈这些游客,尤其是陆客对我们台湾旅游业的支持。所以提升品质最为重要,两岸之间的观光交流不是纯粹的观光交流,还是两岸人员情感的交流。通过观光的交流,增进两岸人员情感的交流以及相互的理解非常重要。

  小火车事件发生后,我们对沿线安全措施的维护,对于安全标准的提高也在做全面的检讨,台旅会将设置一个缆车系统,将游客直接运送上去。台湾的各个单位对于旅游安全非常重视。不能因为单一的旅游安全意外事件就全盘否定我们大家的辛苦努力,但是我们一定会以最严谨的态度加以检讨,希望下次绝对不再发生这样的事件。将一切意外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甚至使其消弭于无形。

  Q:未来“自由行”,安全问题会更加突出,您的建议是?

  A:三个建议。一是安排好自己的食宿,要让别人能够联络到你;二是一定要入住我们推荐的合法住宿点;三是不要去太危险的地方,悬崖峭壁等,如果不是登山爱好者尽量不要去攀爬太危险的山,要量力而行。

  开放“自由行”的过程,要在诚意和善意的基础上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我认为欲速则不达,用台语来说是吃太快就会把碗弄破,所以要循序渐进,精益求精。旅游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希望每一位游客都尽兴而归。(《国际先驱导报》 记者 邓亚君 实习记者 麻慧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