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两岸黄埔人鲜为人知故事:周恩来黄埔缘分贯穿终生(2)

2011年06月08日 10:18 来源:央视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两岸黄埔人鲜为人知故事:周恩来黄埔缘分贯穿终生(2)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参观台湾会馆时,我们遇到了一位老人。她专心地观看图片展览,仔细阅读文字解说,还不时地与讲解员交流展览的内容。她,就是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

  周秉德正在观看的展览,叫做“在北京的台湾人”,这个展览展示了1949年以来,最重要的16位台湾人士,从台湾共产党的创始人谢雪红,到现任的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反映了台湾人士在北京的发展脉络。周秉德告诉记者,这些人里,她和不少人都见过面,有些还很熟悉。

  周秉德:林丽韫过去的时候,她给我伯父周恩来都做过翻译,日语翻译,对日语是很熟的。所以后来她看见我以后也特别高兴,我们有时候在一起碰到了还一块儿拍个照。

  周秉德:蔡啸他原来是军人,他在做空军工程学院的时候在西安,是我老头的领导。有时候他们会有一些交往,我跟他没有直接的,但是我经常会听我老伴沈云华说他非常好,很好的一个领导。

  周秉德:林毅夫,咱们大家都知道,他是非常聪明的,很有经济头脑的人。从台湾回到国内来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他是黄埔出身,我们有时候,我们黄埔后代聚会的时候他会参加。比如两会,他也是政协委员,两会的时候,一起这些人聚会一下,他会参加。他去美国赴任以前我们在一个桌吃饭,还拍过照。是很了不起的人。

  记者:这里面您认识不少人。

  周秉德:认识几个,不是很多。但是反正看了以后都还知道,很亲切,也觉得台胞发挥作用还是挺大的,各个方面都有他们的影响。

  周秉德告诉记者,她与台湾的渊源,始于她是黄埔人的后代。由于这个身份,她经常要参加两岸交流的活动,也因此认识了许多台湾的朋友。而她与黄埔结下缘分,则是因为她的伯父——周恩来。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之后,同年7月,人在巴黎的周恩来接到通知,被派往黄埔。那时他只有26岁,正在巴黎进行革命工作。周秉德说,一听说要去黄埔军校任教,周恩来十分兴奋,想赶快回到国内开展工作。但是当时他连回国的路费都没有。于是,就发生了这么一段鲜为人知的小插曲。

  周秉德: 我伯母跟我谈起他回国的这个事还说起来,说他当时本来国内的中央告诉他,等着把游费,旅费给他寄过去以后他再回来,但是他已经出去了三年多了,在欧洲做了各种考察,然后加入了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了很多的工人运动等等,学生运动他都有参与,做了很多社会调查,他很急于想回到国内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他没等着旅费寄过来,就急急忙忙离开了法国。在离开法国的时候他没有钱,就“烤黄鱼”过来的,我伯母告诉我,他是“烤黄鱼”过来的。就是没有正式的舱位,就在一个轮船最底下舱,很热很热,很闷的,没有正式舱位,不是正式舱位的那种地方,很受苦,很艰难回到国内的。

  来到黄埔军校之后,周恩来迅速熟悉环境,并于1924年11月担任学校的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与其它学校不同的一点,就在于它把政治教育放在首要地位。然而在此之前,政治部却被认为是一个“空架子”,几乎没有什么政治工作可言。周恩来的到来,就像为这个死气沉沉的部门打了一针兴奋剂。

  周秉德:回来以后,他确实跟前面的政治部主任大不一样,马上就重新调整了机构,怎么样能够做得更好,他就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像办板报,办刊物、杂志,然后让大家练歌,还组织了一个剧社,大家演一些现代戏,因为当时没有现在咱们那么好的传媒、宣传的方式。所以通过演戏、话剧来做些形象的宣传是很起作用的。

  在短短几个月中,周恩来将政治部的各个组织机构全部建立了起来,担负起全校的政治学习、训练和宣传任务,学校的教育成果得到进一步加强。正因为这样,以黄埔学生为骨干建立起的黄埔军,在政治素质上比其它军队都要高出一筹,成为一支所向披靡的力量,在之后的历次战役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5年,为讨伐叛乱军阀陈炯明,革命军进行了两次东征,其中以黄埔一期、二期学员为主力组成的黄埔学生军,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在战斗中发挥了先锋骨干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黄埔学生军严格遵守纪律不扰民,因此获得了很好的口碑,老百姓也愿意给他们帮助和支持。

  周秉德:我们既然是为老百姓,他们能够有幸福的生活去战斗,因此我们一定不能扰民。买东西必须要付钱,借了东西一定要还,住到哪儿离开的时候要打扫卫生。不能够强拉夫,不能够用空头的军票,那就是空头支票了,我给你个军票,要你两头猪,那都不行,必须得给人家付钱。

  所以当时粤东的老百姓看了这个军队很奇怪,而且是耳目一新,觉得这样的军队确实给我们老百姓做事,要打倒军阀,去推翻列强的欺压,所以他们就很拥护这个军队,给这个军队东征的胜利做了很好的辅助工作。

  国民革命军通过两次东征,统一了广东全境,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在战斗中,黄埔学生军虽然损伤惨重,但是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这是他们在日常的训练中体会不到的。

  1926年,周恩来离开广州前往上海,结束了他在黄埔军校的工作。但是他和黄埔的缘分并没有就此停止,甚至可以说贯穿了他的一生。在1936年的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中央派周恩来等人去西安与蒋介石谈判。当时场面十分紧张,但是周恩来的一句话,让整个气氛都缓和了下来。

  周秉德:周恩来一进门就说,蒋先生,咱们有十年没有见面了,你可比原来显得苍老了,这一说蒋介石就放松下来了,点点头,叹口气,他说:恩来,你是我的学生,你应该听我的话。就这样讲,周恩来马上就说,刚才我说的那些话。你只要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光是我周恩来可以听你的话,我们整个红军都可以听你的指挥。我们就是要团结起来共同抗日,这个是先提条件,这个也能够得到应允。后来证明也确实是如此。

  同是黄埔人的经历,让对话有了平台,也为国共接下来的合作开了个好头。周秉德说,周恩来十分重视在黄埔的这一段经历。在他的一生当中,都和黄埔师生保持着联络,虽然其间也遇到各种困难,但他们的情谊并没有因此而变质。

  周秉德:他和黄埔师生的关系一直都是很好,互相有沟通。在抗日时期,有的时候他有些危难的时候,有些过去黄埔的老师、教官或者是学生,一看到他,马上就给他解围,就帮助他能够突破危险,把他能够比较安全解救出来,这种事情也是发生了不少的。

  在解放以后,他很多次请黄埔的同学见面,特别是得到特赦的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把他们请到颐和园,一块儿散步,一块儿聊天,请他们一起吃饭。

  在伯父周恩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周秉德对黄埔也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她不但主动去学习和研究黄埔的历史,还积极参加与黄埔有关的活动。2010年在台湾举办的首届“中山 黄埔 两岸情”论坛,周秉德应邀出席并讲话。那是她第一次到台湾,也是第一次与这么多的两岸黄埔人接触。那次论坛给她留下了不同寻常的印象。

  周秉德:大家一起谈的时候都是非常的热烈,很亲切,都觉得好像没有任何隔阂了,都是一家子,天下黄埔是一家嘛,就觉得都是一家人一样。有很多人都说,一个谢晋元的儿子在那儿,有一个人一听说他是谢晋元的儿子,他说我当年就在谢晋元领导下打仗的,我是他的连长还是什么,这样一谈,他们互相的距离马上就拉很近了,完全没有隔阂的。

  在国民党的空军有一些中将还是什么的,就很自然谈到说,大陆往台湾去的一些宣传,一些内容,有一些地方应该怎么样更符合台湾人接受的程度和他的思维方式。还做一些建议,就是很亲切。

  2010年的这次论坛,不仅在两岸的黄埔人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吸引了台湾媒体和民众的目光。周秉德说,得到这么大的关注,让她感到意外和始料不及。

  周秉德:101大楼我们去的时候挺有意思的,我进去看了,都在最上边,比较高层去看,看了呢,从这个门走到那个门,中间有一个保安在那儿站着,结果我从那儿一过,他就说,周女士好,我吓一跳。我说你认识我,他说昨天晚上我在电视里边看到你开会了。

  首届“中山 黄埔 两岸情”论坛的成功举办,让两岸黄埔人都感到兴奋。2011年6月6日,第二届论坛在各方的努力和支持下,在北京开幕,为两岸黄埔人再次搭建起沟通的平台。

  论坛结束之后,来宾们开了一场温馨的联欢会。6月6日正值端午佳节,这是中华儿女共同的节日。两岸黄埔人欢聚一堂,唱起了再熟悉不过的《中华民族颂》。歌声响彻礼堂,击打在每个人的心上,也仿佛穿透历史的长河,述说着遥远的故事。而两岸同胞剪不断的情意,也化作历史的音符,融化在每一句真挚的歌声当中。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