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大陆人看台湾:台湾史学家风范令人起敬

2011年06月08日 14: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6月8日电 台湾《旺报》“两岸征文”栏目今日刊文《大陆人看台湾 台湾史学家风范令人起敬》,作者是浙江奉化市溪口博物馆副馆长,他讲述了与台湾3位史学家的交往,从寻常琐事中显见史学家们为人处事的风范。

  文章摘录如下:

  2006年初夏,作为一个自由文化人,我受聘入蒋氏故里溪口风景名胜区工作,从事溪口地方历史研究和旅游文化宣传。5年来,我与来自台湾的数十位史学家,或多或少有过接触。像张玉法、邵铭煌、刘维开、张力等等,他们求真务本,治学严谨,更有甚者可称开宗立派的史学大师,在全球华人世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里述说的是我与台湾3位史学家的交往,虽多为无关紧要的寻常琐事,然而,透过它们,仍可见史学家们为人处事的风范。

  超薄型复印名片

  溪口旅游集团与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在溪口联合举行了“第五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海内外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共襄这次学术盛会,光是台湾就赶来20余位近现代史学者。我既是“照顾”性质的溪口地方与会学人,又是大会的会务接待者,两种身分便迭合于一身。

  大会报到那天,我与极为友善、慈祥的卓遵宏先生同桌就餐。他递给我名片,粗看是超薄型,细瞧这名片分明是A4纸复印后“剪辑”版。老先生似乎也看出了我的心思,连忙解释:“这次来溪口太匆忙,名片没带够,给你的还是溪口宾馆刚刚复印的。”但是,不起眼的这张名片上,“国史馆”纂修、东吴大学教授这2个头衔,一下子把我给镇住了!作为后学晚辈,我反而觉得自己印制精美的名片,过于奢华做作。

  一看卓先生如此不拘小节、平易近人,用餐后,他老人家便成为我第一位采访对象。采访过程中,卓先生放下大学者架子,总是有问必答,每答必详,耐心程度就像小学老师替自己的学生温习功课。他博学广识,却不矜持,着实令我心生感动。

  去年4月,浙江大学举行“蒋介石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9日晚上,我与大仁科技大学教务长林爵士先生等几位台湾学者同席用膳。听闻我来自奉化溪口,林先生谈兴骤起。未了,热情的林先生介绍起台湾南端屏东的自己学校,还引出一个有趣的话题。“裘先生知道S.H.E吗?知道陈嘉桦吗?”见我年纪将届五旬,林先生带着疑问的口气问我。“儿子读大学那阵子回家,老是放她们歌曲。我受儿子影响也晓得这3个小姑娘。”我如实相告。他说陈是他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以后裘先生来台湾,我邀请陈嘉桦来作陪。我知道,这些都是我们男人兴之所至的酒话,翅膀如此之硬的学生,唯恐林老师再也请不动了。然而,林先生的热情和坦率,给我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

  4月12日,浙大的这次学会盛会,移师溪口举行综合讨论和闭幕式。我们溪口方面特地派出一辆高档商务车,前去杭州迎接。蒋方智怡女士等嘉宾坐我们的车来溪口,其它大队嘉宾则乘浙大大巴尾随同来。

  连日会议,令商务车内多数嘉宾大有睡意,惟独一位老先生毫无倦色。他就是年届八旬的台湾历史学界大龙陈鹏仁先生。老人家似乎挺喜欢听我对溪口近况的介绍,于是杭州到溪口途中,我们始终有交谈。

  不与模仿秀合影

  如果说卓遵宏先生“超薄型”的复印名片有特色,那么陈老的“超厚型”名片更是别具一格。那是32开8页小册页,上面写有简历,更列着他所编、着、译之洋洋170余种书目。称这位老学者“著作等身”,确非虚言!对于我这样仅编着过3、4本小书的后学而言,今天真当是小巫见大巫了!

  饭前之闲暇,我陪陈鹏仁先生在风景如画的溪口剡溪边散步。近身凝视老学者,但见他浓眉如漆,大眼睿智,神情凛然。古人所谓异禀异相者,分明就在眼前。隔街望见一位蒋中正模仿秀被众游客团团围住,陈老有感而道:“像,真像啊!”因为他曾经多次单独受召面见蒋中正,自然有说服力。

  我见状冒失建议他合影存念,他却随即摇了摇头,不温不火地说:“人家游客出于新奇留个影,无可厚非;而我不行,那是对他(蒋中正)的不恭。”我不觉为之一愣,继而感慨:想想陈老立言做学问已是著作等身,而立德做人也竟是如此令人起敬。

  尽管我与陈老的人生阅历和世界观差距很大。同在与政坛一墙之隔的历史大观园,我所接触过的台湾史学家,多是枝繁叶茂的参天乔木,而我仅仅是点缀池塘的萍草而已。

  我曾不止一次地怀想:日后首访宝岛,除却广览中学地理书里早已熟谙的大美风光,还定当遍访各位史学大家。倘若叩访不遇,我就在国民党党史馆、“中研院”、“国史馆”、政治大学、东吴大学、大仁科技大学等等诸多“程门”外留影,一尽睹物如见人的那份情愫!(裘国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