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学者:陆生赴台 报名遇冷呼唤规则完善

2011年06月28日 09:17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22日,是报名赴台上本科的陆生缴费的最终截止日,但陆生赴台并未出现期待中的火爆场面。据报道,和此前硕博士招生一样,此次由于报名总数少,且专业过于集中,台高校本科招生仍然面临一定程度的缺额情况。陆生赴台政策开放的第一年所出现的这种令人意外的“报名冷场”的背后,是呼唤减少禁锢与藩篱,以及更加完善的政策与规则的出台。

  2010年8月,台湾当局修订“陆生三法”,正式承认部分大陆学历,并开放大陆学生到台湾就学,大陆学生赴台就读迈出实质性一步。但是,由于台湾方面的陆生赴台政策存在种种不足,其招生情况并不乐观。今年6月9日放榜的首度硕博士研究生招生空缺就达60%以上,22日是报名赴台上本科的陆生缴费的最终截止日,据台湾“大陆地区学生联合招生委员会”(简称“陆生联招会”)表示,总共有2017名大陆应届高中生通过网络申请赴台湾就读本科,到截止缴费日有1621人缴费确定报名。从报考情况看,无论是考生人数还是考生报考高校以及专业的分布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口。由此可见,虽然台湾当局开放陆生赴台就读,但其政策仍存在较大调整空间。

  开放:挡不住的潮流

  首先,当今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是资金与人才争夺的时代,争夺优秀学生就读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强化竞争力的重要筹码,有些国家和地区还以工作保障作为吸引优秀人才驻留的优惠条件。唯有开放型教育,才能在处处充满竞争的全球化时代获得充分的竞争力。台湾作为全球化中的一个链条,抗拒这种潮流就意味着裹足不前,自废武功。

  其次,台湾高校招生供大于求,教育界迫切渴望开放陆生入台。2010年台湾“高考”考生最低原始总分只要三科10分就可登记申请,其生源质量可想而知。其录取率高达97%,令教育高度发达的欧美地区也只能望其项背。环顾东亚地区,中国大陆、日本等出类拔萃的高校林立,国际生没有理由不选择这些地区而选择台湾作为留学地。即便台湾当局放大了胆子去规划,也无非是在2020年使台湾的外籍学生达到130万人(包括大陆学生)。不客气地讲,台湾招收陆生在一定程度上是赤裸裸的“商业行为”,因为台湾前几年开放了太多大学,一些私立大学招不到学生,濒临倒闭,各校都看准大陆大学窄门不易进,多出来的生源可以挹注台湾,拯救后段私校免于倒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争夺优秀生源,提升学校品牌,甚至避免部分高校倒闭的厄运,迫使台湾当局不得不开放陆生入台。

  正如马英九所说,“希望来台陆生能用良知体会台湾,从而影响后代”。这也是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格局下不得不采取的措施。正因上述种种原因,台湾当局才在历经14年争议、8位“教育部长”任期的推动之后修订“陆生三法”,开放陆生赴台。

  限制:视野和意识形态的阻碍

  首先,台湾当局“限校”有夜郎自大之嫌。无可否认,当年蒋介石退台时带走了一批全国的精英,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华文化的内核与精髓。但是随着大陆高等教育的与时俱进,大陆高校在全球的口碑日益提高。台湾当局仅承认大陆的41所高校学历,名单主要以大陆“985工程”的38所顶尖大学为本,“985”多是综合性大学,范围比“211工程”所涵盖的100所高校还窄,并未涵盖在特定领域极具口碑的名校。台湾地区无非是几个小岛,虽不少人才留学欧美、日本等地,但真正在制定政策中展现国际视野者并不多见。台湾当局的“限校”政策充分体现了其对台湾教育的自视甚高及视野的狭小。

  此外,其本科招生又仅仅局限于大陆沿海六省市户籍者才可报名。这种限制地区的政策也不会令台湾高校争取到一流学生。因为,台湾的大学除台湾大学等极少数学校之外,在全球排名并不耀眼,台湾当局的这些政策显然高估了台湾高等教育对大陆学生的吸引力,低估了大陆学生的信息化程度,其视野还停留在大陆改革开放之前,这无疑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其次,意识形态斗争下通过的“一限二不”政策有侵犯陆生人权之嫌。“一限二不”政策包括限制大陆医事学历采认、陆生不得就读与“国家安全”有关的科系、没有“中华民国国籍”者不得参加证照及公职考试等三项原则。另外,还规定陆生不可打工,并以附带决议方式加以规范。这一政策是台湾岛内意识形态斗争与妥协的结果。号称自由、民主、人权的台湾,很清楚作为普世价值的人权,不仅包括人民的平等权,还要求在实质上对人身安全提供保障,并保障工作权、生存权等权利不被剥夺。而陆生的很多权利恰恰就这样被剥夺了。对于陆生在台就读期间不得从事专、兼职工作,台教育主管部门有关人士具体解释说,陆生来台不能打工,就是不能从事劳务工作,包括不能担任研究助理。外籍生赴台4个月便能加入“健保”,唯独大陆学生被排除在外,也有违公平原则。陆生赴台“不可以打工”、“不给奖学金”等等歧视性条款不仅引起大陆学生的愤慨,也增加了台湾地区的“人权纪录”,徒增了笑柄。

  思考:理性看待台湾的高等教育

  由于两岸隔绝时日甚久,台湾高校对大陆部分民众而言具有一定神秘色彩。加之大陆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高达900多万人,录取只有600多万人,有300多万人落榜。在这种情况下,寻求高等教育出路者很难不把台湾高校作为选项之一。但是,我们必须客观分析陆生入台政策,冷静看待台湾高等教育,唯有如此,才能在选择人生机遇时不失偏颇。

  客观而论,台湾的高等教育有其与大陆互补之处,其资料库建设相对比较完善,有些学校在某些领域也具有一定特色。但是,赴台就读的成本相当高昂,粗略算来,在台湾就读4年私立大学本科(现在赴台就读本科只有私立学校)需花费20万元人民币,且不能打工挣取费用。更何况台湾大学用地早已饱和,宿舍严重不足,台湾高校只能提供1/4至1/7的校内宿舍床位,其余要到校外租房。有些学校一开始就讲明不保证为“所有”陆生安排宿舍,仅负责“协助安排住宿”。在台期间势必还有其他诸多方面的限制,毕业后最好的选择恐怕是回家乡为当地台商企业服务。同等条件下,有理智的人自然知道应如何选择。

  站在两岸关系的角度看,台湾当局开放陆生赴台及承认部分大陆学历是两岸关系的又一里程碑,对两岸未来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潮流的时代,陆生赴台政策的完善是早晚的事。但是,当局心态的调整与政策的完善是一个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刘扬 朱松岭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婷婷】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