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福建鳝溪白马王祖庙:两岸交流新平台

2011年07月13日 10:00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福建鳝溪白马王祖庙:两岸交流新平台
    马祖北竿后澳境杨公八使宫白马尊王进香团拜祖活动,图为舞神轿(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祝敏松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福州素以文明古都为著,其众多宫庙亦有各自不凡的历史价值。作为福州四大名庙之一的鳝溪白马王祖庙,历史文化沉淀深厚,闽台两岸信众广泛,吸引了许多人前往探寻。

  鳝溪白马王祖庙位于“闽都第一溪”的鳝溪之畔,莲花山、蚶山环峙。它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闽都记》载:“相传闽越王郢时,有大鳝,长三丈,为民害。白马三郎者,郢第三子,以勇力闻,射中之。鳝缠以尾。三郎人马与鳝俱死,其害遂绝。邑人立庙礼之”。马祖山陇白马王庙历经一番艰辛的实地勘察,并以史料文书为据,最终确定鳝溪白马王庙为祖庙,可见其地位之尊显。1961年,白马王庙被列入福州市立碑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列入福州十大名片鼓山景区的范围。

  白马王祖庙几经修缮,在宋代时曾按宫殿式结构大幅改建,为四扇三进土木结构,庙前正中石阶左右立一对石狮,中间设铜铸宝鼎一座,面墙立庙志石刻一方。正栋双龙翘起抢珠,四边飞檐丘角,红墙黄瓦,雕梁画栋,梁柱拱斗紧密连接。庙前座为戏台,中座拜台左右侧钟鼓楼,后座大殿供奉白马王爷和夫人。据记载,解放前夕大殿因蚁害濒临倒塌,又因临时改作小学校舍,前殿尽拆。后承蒙四方信众和台胞鼎力相助,以宋时模样为基,再塑白马孚佑王等神像,门前有两株数百年的大榕树,加之大门上字迹苍劲有力的一副对联:“万古名标白马庙,千秋绩著鳝鱼潭”,庙貌为之一新。

  鳝溪白马王祖庙理事会负责人王立济介绍,白马王庙在唐宋后又多了一份人民的寄托,就是祈雨,据说在这里祈雨十分应验。史料记载:“唐贞元十年,福建观察使王翃祈雨庙中有应,天降甘露,于是新其庙,扩其宇,亲自祭祀”,“宋庆历六年旱,郡守蔡襄自为文祈之,读毕大雨,修葺其庙”。而史上类似文献记载亦有多处,白马三郎也因此被尊为“司雨之神”。

  舍身为民除害、造福于民的白马王文化民间信仰体系为历代官府所推崇,百姓所敬仰。除了每年正月十一当地有迎神之举、正月十六夜间神民共闹元宵外,二月初二为白马孚佑王圣诞,当地要举行隆重的庆宴,献戏酬神,而这也成为闽台地区民俗文化的代表事件之一。

  王立济表示,古往今来,白马王祖庙香火连绵,其传薪分灵的庙宇众多,庙属派系遍布八闽及台湾、马祖等地区,初步统计约有200余座。其中,在马祖当地是仅次于妈祖的宗教信仰,19座供奉白马尊王的宫庙也都以福州鳝溪白马王庙为祖庙。

  马祖山陇境和东引境白马尊王庙曾前后两次组团前来祖銮,拜谒白马王,并敬献银质疏文牌及横匾等。日前,马祖北竿也首次来此进香祭祖,体现了两岸之间血脉相连和同根同祖同信仰。如今,白马王文化不仅是一种崇贤、神缘和民俗的活动,正逐渐成为情牵闽台两岸的文化交流品牌。

  ●专家点评:

  鳝溪白马王祖庙理事会负责人王立济:鳝溪白马王祖庙历经沧桑、几经废兴,目前,闽台两岸不完全统计就有200余座分灵庙宇,见证了闽台神缘一脉相承的历史。特别是,白马王舍己为人的信仰精髓非常值得两岸携手传承。

  实习生 潘婷 本报记者 朱力南/文 祝敏松/摄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